英山文旅 “红绿古三色” 出圈

2025-05-08 16:30  

英山县陶家河乡牛背脊骨山上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在朝霞的映照下格外美丽。通讯员 王江 摄

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定格美景,登山客沿蜿蜒步道挑战自然,景区民宿持续满房……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英山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的文旅融合模式,一跃成为周边游客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

据统计,全县共接待游客超2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45%。桃花冲、四季花海等传统景区与陶家河长征文化公园、毕昇纪念园等文化地标共同发力,交织出“红绿古三色”全域旅游的绚丽画卷。

“这几天,景区日均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山间民宿也是一房难求。”5月6日,桃花冲景区负责人介绍。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桃花冲景区,在这个五一迎来了初夏旅游的“开门红”。

尽管山下桃花花期已过,但由于高海拔季节迟,景区内十里桃花溪桃花正值盛放,那层层叠叠的红色花海,如天边的云霞般绚烂,与苍翠山峦相映成趣。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大批摄影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在各个观景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登山客们则背着行囊,步伐轻快又坚定,一边攀登,一边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

走进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主题花海景区——四季花海,仿佛踏入了一个童话世界。由各种花卉组成的七彩花田,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夺目,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春日童趣节”的举办,让这里充满了欢乐的氛围。萌宠互动区里,非遗英山缠花制作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游客,缠花师傅和众徒弟的巧手,将金线银线一圈圈,绕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和各种含苞待放的花朵,让围观的游客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声。

“假期的客人太多了,我和家里人从早忙到晚,但心里高兴啊!”四季花海周边农家乐“花间一号”餐馆的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厨师边擦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边笑着介绍。

天马寨景区,凭借“杜鹃花海+民俗文化”双IP强势引流,成为了游客们的热门打卡地。沿着山顶野生杜鹃观赏带漫步,“十里红云”的壮丽景色让人陶醉。微风拂过,杜鹃花随风摇曳,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

在观赏花海的同时,游客们还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山歌对唱舞台前,游客们和当地村民一起,用嘹亮的歌声传递着欢乐。一位游客兴奋地说:“在这里既能欣赏到这么美的花海,又能体验民俗活动,真是太棒了!”

陶家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了五一假期“红色打卡地”。踏入公园,浓厚的红色氛围扑面而来,身着红军服的游客穿梭其中,仿佛穿越回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沉浸式情景剧《叫一声我的哥》拉开帷幕。演员们生动逼真的表演,将红军战士们在英勇奋战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看得热泪盈眶,纷纷鼓掌叫好。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红色书屋、文创集市等衍生消费占比达总营收10%,真正实现了红色教育与旅游经济的双赢。

在草盘地镇的毕昇纪念园,探寻千年智慧的古色之旅正在上演。踏入园区,便能看到许多游客围在活字印刷体验区,专注地进行排版、拓印。一位小朋友在家长的指导下,亲手排版、拓印四书五经片段,当看到自己制作的作品逐渐成型时,他兴奋地跳了起来:“哇,我印出来啦!太好玩了!”

配套建设的毕昇文化街区内,徽派建筑群错落有致,白墙黛瓦,韵味十足。活字主题民宿门口,游客们拍照打卡。五桂村毕昇文化公园附近农家乐肖老板笑着说,五一假期,店里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家里十几张桌子天天不够用。文化“软实力”成功转化为产业“硬支撑”。

英山一河两岸夜景。通讯员 王江 摄

主打生态康养的神峰山庄,在五一假期迎来了大批中老年客群。走进山庄,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康养小镇广场上,大批游客打太极、转圈、走步、跳健身舞,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伸展身体,放松身心。有机农场里,游客们正拿着小篮子,开心地采摘着新鲜的蔬菜、水果。一位大妈笑着说:“这里空气好、环境好,还能自己动手采摘,特别有意思。”

山庄推出的“药膳养生餐”也备受欢迎,餐厅里坐满了品尝美食的游客。一道道精心烹制的药膳,既美味又养生。山庄联动周边村庄搭建的农旅供应链发挥作用,土鸡蛋、土猪肉、有机蔬菜等深受游客欢迎。

神峰山庄则开辟康养旅游新赛道,联动乡村搭建的农旅供应链让土特产供不应求。

好资源配套好服务。面对客流高峰,智慧旅游系统精准调度,实时导览、免费接驳专线和新增停车位保障体验,文旅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文化IP+场景创新”模式,打造大别山文旅高质量发展样本。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肖崇东)

编辑:殷 珊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5/f237b45e920cffd98b0227529dafc7a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