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系列观察 藏粮于种| 蕲春:“粮”策铺实发展“稻”路

2025-05-08 19:1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藏粮于种,方能端牢饭碗。在蕲春县,再生稻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年增粮超一亿斤。通过品种优选、技术革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当地探索出一条“藏粮于种”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的再生稻种植基地里,2300亩再生稻试验基地迎来管护关键期,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正查看再生稻秧苗的长势。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廖明桐:这个田已经是到7到10天这样子了,然后能观察到它已经开始分裂了,然后我们根据它现在这个时期要给它施一个分裂肥。然后能够保证它后面能够正常的生长。

从2013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团队就在酒铺村再生稻种植基地就再生稻选种、高产高效进行科研。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周常再在这已扎根四年,通过精准调控水肥、密度,探索再生稻高产密码。研究团队发现,再生稻的“再生力”与稻桩养分息息相关。通过精准调控倒三节叶片和稻桩养分,可提升再生季产量。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周常再:主要是这个倒三节位的一个剪叶对它再生剂的一个产量影响是最显著的,稻三节的一个剪叶对这个产量的一个贡献的话在15%左右。

一粒良种,万担粮仓。蕲春农业技术促进中心连续20余年开展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每年从国内引进超百个品种,通过长期田间试验,选育好钟推广,再生季产量波动控制在5%以内,让“靠天吃饭”变成“稳产增收”。

蕲春县农业技术促进中心种植业发展股负责人 钱太平:观察这些品种的产量、米质抗倒性、抗病性,还有它的再生能力等。把这些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把这些好的品种在推广给蕲春县种植大户。

面对育秧产能瓶颈,蕲春创新推出“秧盘暗化+大田寄养”技术,使育秧效率提升3倍。今年更在全省首创水稻机抛秧示范,通过带土移栽、快速返青等技术,让插秧效率翻番。科技赋能让再生稻成为“致富稻”。蕲春再生稻种植大户超200户,最大规模达2000亩。全县年增粮食3000万斤,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

蕲春县九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范成美:专产增长了30%~40%,头季收入产量在1,700斤左右,二季再生,亩产在七百八九,两季可以在总产量上有2,500~2,600斤亩收入。我家种了七八十亩地,年收入在20万左右。

蕲春县农业技术促进中心种植业发展股负责人 钱太平:我们蕲春县20万亩的再生稻面积,以每亩增加150斤计算的话,每年可以为蕲春县增加粮食产量3,000万斤,可以说这个3,000万斤是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市作为湖北双季稻主产区,早稻种植面积连续稳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早稻达63万亩,总产量25.75万吨,优质品种覆盖超90%。再生稻绿色丰产技术更在全省推广1344万亩,五年增产13亿斤,带动农民增收50亿元。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高元 陈昱 蕲春台

编辑:徐宽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5/e9810982ecf07ecbe98ea95a6cbb823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