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数字赋能让千年文化“活”起来

2025-05-15 14:50  

“展陈的形式很新颖,科技感十足,在县城的博物馆参观,也有不输外面博物馆的感受。”5月12日,在黄梅县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张女士说。

黄梅县博物馆建筑面积7465平方米,主体分三层建设,由《黄梅渊源》《黄梅烽火》《黄梅挑花》《黄梅戏宗》《禅宗源地》《黄梅岳家拳》等六个部分组成,共收藏各类文物近万件。近年来,黄梅县博物馆全面启动数字化升级工程,通过“科技+文化”的创新融合,将馆藏文物与黄梅戏、禅宗祖师传说等地方特色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配合文字、实物、照片、场景复原等形式,对黄梅的人文历史、文物史料进行立体呈现,打造智慧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新场景,让沉睡的千年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在各个展厅,一件件历史文物静静陈列在展柜中。通过一旁的互动屏幕,观众可以亲手"翻阅"这件珍贵文物的数字版本,每一处笔触、每一道岁月痕迹都清晰可辨。当黄梅戏、黄梅挑花、禅宗祖师传说和岳家拳等非遗文化遇上3D全息投影,科技赋予了文化新生命。“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声光电的新技术引入带来沉浸式的感受,让文化传播从被动观看转向主动参与。”黄梅县文物保护和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敏介绍,例如“镇馆之宝”元青花瓷器“褐彩牡丹塔式盖瓶”,在数字影像技术的加持下,市民游客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感受青花瓷的美。

该县还将参观博物馆纳入“东山问梅村——绣娘田园”特色旅游线路,联合景区吸引游客从“游山水”延伸至“看文物”“品非遗”,并创新推出“非遗进馆”活动,邀请岳家拳传承人在博物馆开设互动课堂,组织研学团队参与拓印、戏曲体验等实践项目,让静态的历史“活”起来,成为游客了解黄梅文化的第二课堂。

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游览体验感,黄梅博物馆成为来梅旅游的网红打卡点之一。据统计,2024年以来,博物馆日均接待量超200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超58.3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35%。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郑鉴峰 吴宇)

编辑 | 殷 珊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5/53132dbdeb29e4e61a2b5076973d1a44.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