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位于罗田县九资河镇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的天麻实验室里,省、市农科院的专家学者忙着开展天麻分子检测、天麻素含量测定试验。该实验室主要是从天麻种子的繁育、菌种的培育、人工栽培,特别是菌袋栽培以及设施栽培等方面开展实验工作。
据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研究员、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林先明介绍,近年来,罗田县立足“大别山中药材产业核心区”发展定位,按照“建基地、提品质、育品牌、强龙头、深加工、促融合、广应用”的工作思路开展龙头企业培育、拳头产品提升行动,积极推进中药材科研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品牌创建等,同时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中药材产业向“新”提“质”。
茯苓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之一,素有“白银”之称。该县2022年开始小面积种植茯苓新品种,经过3年的试验、推广,茯苓新品种种植成效显著,目前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
通过对国有和集体林场摸底调研,该县筛选林下天麻仿野生栽培的林地,积极推广GAP种植模式,推动制定林下天麻仿野生种植标准,完善中药材订单农业生产模式,扩大中药材订单农业覆盖面,进一步提升了种植产量和质量,并将中药材种植栽培与采收体验、研学旅游、康养相结合,打造药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围绕中药材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该县大力推行林下天麻仿野生种植、设施栽培、粮药套种、轮作、农光互补等新模式,大力推行GAP标准化种植,稳定中药材面积25万亩以上,从源头上确保道地药材品质;在加工端扶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开展趁鲜及精深加工,力争本地药材本地加工,仅九资河镇2024年中药材加工产值就增长了30%;投资建设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吸引八方来客每月逢“6”常态化交易,加大罗田道地药材品牌宣传及培育力度。
罗田中药材从“土特产”正变成“金招牌”。 2024年,该县中药材产量6.14万吨,产值27亿元;电商渠道火爆,各大平台订单不断,年交易量增速超20%,大别山道地药材产业园从去年9月26日开园以来,线上交易已达2.2亿元。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林志文 通讯员熊应彪
编辑: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