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振华:“死亡密码”破解者的多面人生

2016-12-23 10:16  

鄢振华_副本.png

图为鄢振华正在现场调查

鄢振华3_副本.png

图为鄢振华正在现场调查

鄢振华2_副本.png

图为鄢振华

荆楚网讯(通讯员 吴鹏 赵庆)与在一线轰轰烈烈和歹徒搏斗的民警相比,他没有参与惊险刺激的抓捕过程,更多的只是令人心生寒意的尸体解剖和各种案件的活体检查。他用自己的双手一次次进行科学鉴证,让证据开口说话,让死者“说出”真相,还原桩桩悬案背后的本来面目,让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他就是黄梅县公安局一名从事刑侦工作20年的法医鄢振华。

鄢振华,43岁,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黄梅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副中队长。他20年如一日,为人低调不张扬,做事扎实不惜力,就像是一颗紧紧钉在法医岗位上的螺丝钉,沉稳、执着而坚强。从警以来,他检验尸体3000余具,受理活体检验近8000人次,采集DNA样本5000余份,出具各类鉴定书、检验报告书6000余份,运用技术手段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起。多次被授予省、市公安机关优秀技术员,黄梅县优秀党员,黄梅县县管专家称号,被县公安局评为十佳民警和爱民之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他是同行眼中的“许三多”

鄢振华自小非常崇拜警察,1996年医学院毕业后,放弃大医院高薪聘请,一根筋的选择了报考公安局法医,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经过多年的历练,他逐渐从一名青葱民警成长为了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同时也锤炼出了他刚毅、执着、较真的工作性格,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不管遇到任何困难他都要办到。

如某年5月23日,黄梅孔垅镇发生一起载客三轮车女司机被人抢劫杀害。当时现场破坏严重,几乎没有多提取到有价值的线索,仅有凶手抢劫后扔在水渠中的受害人钱包。经过多地鉴证部门鉴定都未能提取有关嫌疑人证据,侦查工作一时陷入困境,就在民警们对在钱包上找线索失去信心时,鄢振华同志却执着的要求将检材送到最权威部门公安部二所进行检验。然而二所的专家也未能提取到犯罪分子的DNA。鄢振华没有死心,他赖在二所,向公安部的专家请教,犯罪分子是男性,能否作YDNA的检验。专家告诉他,YDNA有可能检出,但是用于家系排查的,现场不是偏僻山区,没有多大用处,且YDNA结果无法认定嫌疑人,对破案没多大用处。鄢振华软磨硬泡,向专家咨询了我国各省公安机关从事DNA技术的相关特长,选定了一家技术权威部门。他直接拿着检材赶到该部门,找到从事DNA检验的专家。对方也被鄢振华的执着感动了,收下了检材,终于做出了嫌疑人的YDNA。他拿着结果急匆匆赶回黄梅,顾不上休息,马上划出案发周边地区姓氏家系图谱,开始和侦查人员一起采集血样。

此后两个月中,他每天忙着往返于现场及市局、省厅,将采集的血样及时送检。功夫不负有心人,快五个月时,终于有一沈姓家族与钱包上提取的YDNA图谱相同,且因基因突变的原因,与该YDNA图谱一致的沈姓男子只有几人。经进一步锁定目标进行检验,最终发现一名19岁的沈姓男子为作案人。将其抓获审讯后,该男子很快交待了作案过程并带着办案人员找到了作案工具。案件圆满告破,案件告破后,中央电视台两次对该案进行了采访,从不同角度予以报道,公安部也将该案例作为YDNA破案的经典案例。

  他是群众眼中的“福尔摩斯”

“死亡就像是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而法医就是破译死亡密码的人。一次正确分析推理能够为案件打开突破口,是成功破案的关键,鄢振华参与侦破的案件作出的推断大都最终被事实所印证,特别是大要案出现意见分歧时,他都能准确推断给出自己的意见。

2014年10月13日,黄梅县发生一起轰动全县的水库无头女尸案。死者被发现时,双手被人用胶带从背后捆绑,尸体腐败已成“巨人观”,鄢振华带领技术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不顾尸体腐烂发出的阵阵恶臭,跳入水中将尸体打捞上岸。死者全身赤裸,头部不知所踪,现场没有任何线索。鄢振华通过细致的尸检工作,将尸体腐败程度和当地气温水温相结合准确的推断出死者死亡时间,同时通过对死者纹身、美甲、被肢解的创面以及现场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推断出死者为KTV等娱乐场所服务人员、系死后被剔骨刀之类工作肢解,现场抛尸作案人员至少3人以上。他的推理分析极大的缩小了侦查范围,他的推断分析也在随后的侦破过程中被一一印证,使得专案组快速破获了此案,该案的成功破获不仅让黄梅县公安局名声大噪,也让他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了全县人民家喻户晓的人物,至此以后,黄梅的老百姓都亲切的称之为“黄梅的福尔摩斯”。

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法医工作的艰辛,常人难以体会。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不是鲜血淋淋,就是腐臭冲天,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现场勘验工作,一般人难以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但是鄢振华却20年如一日,坚守在人们还在潜意识里避讳的法医岗位。常年高负荷、高压力的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让他刚过四十,就已经满头白发。常常有人劝他,差不多就得了,不要那么认真!但他总是说道:“我是一名法医,那就是我的战场,是我工作的地方。”话虽简单,但其中却透露着坚定与责任。多年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山再高、路再远,哪里有刑事案发现场,哪里就有鄢振华忙碌的身影。

某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县城佛母塔寺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扑灭大火后,发现火场中有三具尸体,火灾性质不明。鄢振华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了现场,火灾现场为五间两层砖混旧房二楼,经过大火后,二楼部分水泥小板已坍塌,派人抬尸又怕重量超过水泥横梁的承重极限导致垮塌。为难之际,鄢振华自告奋勇,自己一个人到二楼将三具尸体全背了下来,在寺内空地上进行尸检,尸体高度碳化,腹内肠管都流了出来,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怪味。为了确定死因。鄢振华从凌晨赶到现场,连续工作十余个小时,直至下午三点才解剖完三具尸体,确定三具尸体头部都有钝器击打痕迹,系被害无疑。两餐未吃的他早已饥肠辘辘。匆匆吃了盒饭,鄢振华又将现场拉线分成一平方大小的小方格,用筛子将每个方格内残渣细致清理。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终于还原了火灾现场着火前的原貌,找到了非常重要的破案证据。半个月后该案成功告破。

 他是剧粉眼中的“法医秦明”

他工作中话语不多,但却句句真金为侦查破案指点迷津,他在平时随和低调,但在扑所迷离的罪案现场却十分的严谨专业。加上那张帅气的面孔,宛如现实版法医秦明。在单位里一些电视剧粉们,在网络大剧《法医秦明》热播后,都亲切的称之为“秦明大叔”。而现实中,鄢振华却体味着常人难以体味的工作艰辛,挑战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生理极限,凭着过人的胆识,专业的技能,警察的责任,寻觅着犯罪分子的踪迹,捕捉着证实犯罪的证据。

如某年11月初,五祖镇某村村民张某失踪,其父张某某怀疑女儿系被婆家人杀害,但张某丈夫向某却称张某离家出走,由于没有证据,调查无法进一步深入。人命关天,鄢振华带领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张某家中,在仔细勘查了夫妻二人的卧室后,发现木质沙发背侧及其周围物品上有少许针尖大小血迹,部分呈明显喷溅血迹特点,室内有被清洗的痕迹,提取到的证据都说明其家中可能有命案发生。鄢振华不动声色提取了上述检材送市局作DNA鉴定,结果即证实卧室内血迹系张某所留。张某被杀害后可能性非常大,然而此时张某丈夫向某却已不知所踪。侦察人员立即传讯了向某父母,在强大的心理攻势下,向某父亲很快缴械,交代了儿子向某杀妻后埋尸山林的事实。随后鄢振华找到了埋尸现场,忍着强烈的尸臭,沿着陡峭的山林,在同事的协助下将尸体背到平地,细致解剖了尸体,提取了重要的证据,为保证锁定犯罪嫌疑人向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是家属眼中的爱民警察

“尊重生命、尊重逝者”,一直是鄢振华从事法医工作所秉持的理念。

20年的法医生涯中,面对三千具冰冷的尸体,面对悲痛欲绝的家属,找到尸源让逝者入土为安,一直是鄢振华致力干好法医事业的精神动力。“我处理过3000具尸体,其实是交了3000个无声的朋友”,在鄢振华看来,妥善处置一具尸体,和挽救一条生命没有区别。它面对的是一个生命对入土为安的渴望,回应的是死者家属对死亡真相的迫切期待,承载的是人民警察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每一次运送尸体,他都会提醒随行的同事“轻抬轻放,逝者也有尊严”;每一次解剖完尸体,他都要重新缝合清洗切口;每一次和死者家属交谈,他都避免用尸体两个字,而改换为“遗体”,避免对家属过多的言语刺激。他将饱满的热情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尸体处置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让逝者“体面”回家,更让生者得到慰藉。

某年五祖镇17岁少女喝农药自杀案,死者父亲对唯一的女儿自杀心理上难以接受,产生了自杀轻生的念头。鄢振华发现这一苗头,在做完尸检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拉着死者父亲促膝长谈,从心理学、生理学方面科学、理性的开导他,最终让其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一次鄢振华到五祖镇出现场,少女父亲正好在场,他主动对围观的群众说,鄢法医水平了不起,对老百姓又真心实意,只要他来了,就一定没有冤案。纯朴的老百姓就是用这种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内心对鄢法医的信任和敬意。

来源:荆楚网

编辑:周林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1612/5c0da61df99644f188dec5cf3dd0de4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