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党建是激活资源的红色密码。”在鄂东大地的青山绿水间,张家畈镇观音阁村正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着这一发展真谛。
从“共升大队”的历史沉淀到新时代的振兴征程,这个曾经普通的山村,如今在35名党员筑起的红色堡垒引领下,通过土地流转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新路,奏响了“党建强村、产业富民”的动人乐章。
共升岁月铭初心,观音阁畔汇新篇
翻开泛黄的村志,1979年村级改革让“大寺阁”正式更名观音阁村。四十余载春华秋实,这个坐落于张家畈镇东门、沿长三线铺展的村庄,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新的传奇。1460名村民在11个自然垸落中安居乐业。这里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更有一支35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伍,以党建为引领,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勇立潮头。
党建引领强根基,凝聚发展向心力
“班子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观音阁村“两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实干精神,拧成一股绳,以实际行动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带头清理卫生死角,组织群众开展“美丽庭院”评比,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生态沟渠、净化池,守护乡村“水清岸绿”;完善基础设施,硬化道路、增设路灯,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同时,开展“塆组夜话”,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夜谈,听民声、解民忧;定期召开村组干部会,强化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提升基层队伍战斗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土地流转破困局,激活资源强经济
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历史难题,观音阁村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突破口,通过与流转大户丁周祥创办的益丰合作社达成合作,以“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机制惠及乡邻:农户以每亩年获取租金流转土地,还可优先到农场务工,日均工资120元,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元;邀请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农机操作、生态种植培训,带动20余户村民发展小型家庭农场,形成“1个示范农场+N个微型基地”的种植集群。依托“党建+能人”机制凝聚发展合力,邀请在外能人参与村级产业体系规划建设,大力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有效延长产业链条,探索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新路径。目前,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1000余亩,涉及农户200余户,年流转收益超3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
锚定发展大目标,绘就振兴新图景
站在新的起点,观音阁村将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核心引擎,实施“三步走”战略:扩规模,未来三年,力争土地流转面积突破2000亩,吸引更多农户入社,打造镇域土地流转示范村;提效益,对接龙头企业,建设油茶加工车间和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融合,结合长三线交通优势,开发休闲农业、采摘体验等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观音阁村,正在红色党旗的指引下,以土地为纸、以奋斗为墨,描绘着“党建红”与“土地金”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当改革的活水滋润田野,当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必将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华彩篇章!
来源:麻城乡村振兴
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