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面党旗在生产线上高高飘扬,一个个党组织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突破的“红色引擎”。
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黄冈高新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始终,一体推进学查改,以作风建设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成效,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聚力、创新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这里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技术研发、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鸣利来钻具党员技术骨干曾华带领团队攻克多项行业难题;索菲亚家居党委创新“三亮三创”工作法激活全员动力;科峰智能传动技术团队在党旗下打造国内首台智能剥虾机;兴和电力党员先锋岗用红色标尺丈量每一米导电材料;鲁班药业党支部将融资谈判桌变成政策研学课堂。
…… ……
从传统制造业到智能装备领域,党建工作如同一条红线,串联起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数据显示,黄冈高新区内非公党组织党员已达1300余人,党员在技术攻关团队中占比超60%。党组织不仅是企业的“主心骨”,更成为连接政府、市场、人才的“桥梁纽带”。
一条非公企业党建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的新路子,在黄冈高新区越蹚越清晰!
科峰智能自动化技术团队
“科创哨兵”领跑智造赛道
“我们的实验室,党徽就是最好的实验设备。”
机械手前移、旋转、往下……6月19日,在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峰智能”)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艾灸机器人进行最后的调试和程序优化。
“这是湖北省首款智能艾灸机器人!”科峰智能技术经理邓庆元介绍,科峰智能自动化技术团队研发的这款智能艾灸机器人,其旋转关节等核心零部件均由团队自主研发。机器人拥有艾灸与冲击波理疗功能,使用冲击波时可实现每秒21次的高频冲击。目前,与欧洲国家达成600多台的意向性订单。
1月立项,3月签约,5月在蕲春李时珍中医药文化节亮相——这款机器人创造了3个月面世的“科峰速度”。
产品快速交付的背后是这支团队在党建引领下的高强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将党旗插在生产一线,将研发搬到生产一线。”科峰智能自动化技术团队负责人、副总经理孟弢说,这支成立于2020年的研发团队有35人,平均年龄28岁,团队里60%是党员,40%是入党积极分子。“团队实行老带新,老党员带新员工,争取让其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
团队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学习会,由员工分享自己的技术特长,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头脑风暴带来研发硕果:外骨骼关节模组、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模组、人形机器人直线关节模组、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关节、空心杯线圈绕线机……团队自主研发了一项又一项核心技术,每年申请近30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孟弢介绍,团队还十分重视成员成长,会根据工作节奏不定期开展团建活动来缓解研发过程中的压力和疲惫。
技术部员工曾永祥在团队的培养下快速成长,现已成长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技术难题有前辈倾囊相授,工作压力有团队暖心疏导,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协作模式让我受益匪浅。”
鸣利来钻具曾华
“代码工匠”“编”成精密刀法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做到极致,才对得起自己的工作。”
6月27日,走进湖北鸣利来合金钻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鸣利来钻具)生产车间,CNC编程技术主管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指尖在键盘上敲出细密节奏。
在这位党员工匠眼中,每一行精密代码不仅是数字轨迹,更是“0.01毫米都不放过”的技术誓言。“这些钻头应用于桥梁,那种是用在矿山上的——它们直接关系到客户的生产安全和效率。”他对每一个产品都倾注了最高标准的承诺。
2010年刚入职时,曾华还是个仅懂基础操作的学徒。公司推行的 “双培双带” 机制成为他成长的转折点:党组织将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安排党员师傅“一对一”带教,送他参加数控编程特训,让他在技术海洋中破浪前行。很快,他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技术骨干,并在党旗下宣誓入党。
曾华深知,真正的成长在于照亮同行者。他牵头成立 “党员攻关小组”,把编程室变成 “红色课堂”,主动将技术经验倾囊相授,助力团队攻克编程难题,更将党建要求淬炼为技术标准,剑指生产中的顽固堡垒。
有困难,党员上。在研发“干式反井滚刀”项目时,诸多技术瓶颈阻碍着项目的进展,团队承受着很大压力。“作为党员,我必须带头冲锋。”曾华说,他当时带领团队日夜攻关,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无数次模拟试验。在关键技术环节,凭借党员的担当精神,果断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最终成功突破技术难题。
“以车代磨工艺创新”“高频高能量表面硬化研究”“大口径大载荷长寿命滚刀”……10余个产品项目的研发工作都少不了曾华的身影。技术迭代背后,是他与团队为公司直接创造高达18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更是数控车间“红色引擎”永不停歇的力量证明。
今年,曾华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誓言:“在党徽照耀下,我将继续以党员的责任感奋进,发挥带头作用。”
兴和股份党支部
“红色齿轮” 咬合生产攻坚
“支部领航齿轮动,攻坚一线党旗红!”
在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活跃着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线”。党员们如同精密咬合的“红色齿轮”,穿梭于车间、营销中心与质检部门,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6月20日清晨,公司响起朗朗书声。不同部门的党员们齐聚一堂,开启每日20分钟的晨读。“晨读活动,我们坚持了5年。”公司党支部书记王洁说,晨读由青年职工领读,锻炼青年职工的同时加强跨部门间的认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王洁介绍,目前公司共有45 名党员,管理层实现党员全覆盖。公司坚持双向引领,将党员培养成管理人员,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是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在各岗位的传帮带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兴和股份公司,随处可见党旗飘扬、党员服务生产的场景。
营销中心标书团队,面对国家电网第一、二次变电设备、特变电工坦桑尼亚电网等224个投标项目,团队全员在党员带领下,日夜奋战、连轴加班,高效完成任务且实现双零失误。
“连轴转,很多次回到家中,还来不及脱下外套,倒头就睡着了。”营销中心内勤专责罗新明回忆道,当时标书时间紧迫,协调工作繁杂,党员带头冲锋,上半年累计中标金额达2.98亿元,为公司全年经营目标筑牢根基。
党员的先锋力量,还体现在产品质量攻坚上。当国网河北电力有限公司提出高于国标要求的导电管母线订单时,工业铝材事业部总经理祝浒带头组建党员先锋岗。
“我们车间生产的导电管母线导电率国标要求是51%,这个订单要求提高标准达到55%。”面对这个棘手任务,党员们迅速成立突击队和攻关小组,从原材料入手,查阅资料,分析出在原料铸棒过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可消除化学元素钒以提高导电率,并调整时效工艺保障性能稳定。最终,成功拿下近 200吨的订单。
索菲亚家居王军祥
“三亮三创”锻造智能制造标杆工厂
“当党员在车间里发光,企业发展就有了永动引擎。”
6月25日,索菲亚家居湖北有限公司4.0智能车间内,28台机器人与智能物流系统高效协同,一块板材从开料到打包出库全程不落地,3小时即可完成定制家具生产,而在传统车间,这一流程需要3天。
“效率革命的核心,是‘三亮三创’机制将党建活力转化为生产力。”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军祥道出背后密码。
党员亮身份,树起岗位标杆。在4.0车间工程师吴新钢的工位上,“党员示范岗”桌牌与红色“军令状”格外醒目,全厂73个党员工位均以标识亮明身份。
曾因制造企业人员流动大,党委面临“流动党员”管理难题。党委以思想破冰破局:班子成员带头当学习标兵,利用设备检修时间组织“三会一课”,赴革命教育基地实践教学,推行“双培双带”机制。如今“标杆机台”中党员领衔占比超七成,9名流动党员主动转入组织关系。
干部亮承诺,凝聚团队合力。王军祥率先承诺“改善员工住宿,实现人人有衣柜”,带动管理层聚焦痛点:行政主管杨梦钰承诺解决米饭口感,人资经理孙约峰承诺助推基层党员晋升,员工关系主管代怀远承诺每月召开新员工沟通会……
公司还推行“支部建在生产线”,三个党支部扎根车间,60%领导班子、70%技术骨干、80%中层管理者均为党员。党委开展“我为群众办一事”等实践活动,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2300平方米党群活动中心,配套十大文体协会与系列活动,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
团队亮业绩,锻造行业标杆。2023年,4.0车间生产经理徐求武率党员先锋队攻克排钻工序人力难题,申请500万元自动分拣项目,春节期间冒严寒转运设备,最终使操作员从18人减至8人,产能提升31%,年增效益631万元。第三党支部党员牵头的门窗攻坚队历时3个月落地防火门项目。
亮业绩催生创新活力:党员骨干领衔重点技改项目,7个攻关小组全员参与,公司累计申请专利87项,主导10余项行业标准,无甲醛康纯板引领市场。
从“怕亮身份”到“抢亮业绩”,当党建与智造深度融合,组织力就能转化为实打实的生产力。
鲁班药业石晓红
“红色纽带”激活资本活水
“党徽亮出来,责任扛起来,把‘红色纽带’拧成‘资金链条’!”
6月24日,黄冈鲁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石晓红的办公桌上,党旗与资本市场法规手册并置。这位身兼董秘、总经理助理的“多面手”,将党建融入资本脉络,为企业撬动融资1.2亿元、争取政策资金数千万元,被同事称为“资本红娘”。
“融资成败,首看信用。党组织就是我们的定盘星。”石晓红坦言。在主导四轮定增、引入湖北省高投等战略机构的过程中,她将党建深度融入企业信用体系,推动党员骨干担任质量总监、财务经理等要职,以廉洁自律筑牢信用基石。同时,积极协调党支部与金融机构共建,助力企业荣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荣誉,为企业争资立项奠定基础。
2024年底,在她协调下,地市州首笔“科技人才贷”在鲁班药业落地——从材料准备到1000万元放款仅用7天,创下当地金融服务速度纪录。财务部出纳、入党积极分子曹玲感慨:“党员带头冲锋的劲头,让银行看到了我们的担当。”
在石晓红的“资本运作手册” 里,党建“软实力”是最硬的通货。她通过为公司申报人才荣誉、股权融资引进多家战略投资机构等举措,企业连续两届成功申报“湖北精品”,成功争取黄冈首笔“鄂质贷”……
在党建赋能下,鲁班药业实现裂变式增长:年产值破亿、税收超千万,新增就业200余人,先后斩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50余项荣誉,成为湖北省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一个党建引领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在此清晰呈现。
“党建不是抽象口号,而是看得见的生产力。”石晓红表示:下一步,党支部将进一步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员工积极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助力鲁班药业从中间体业务向下游原料药延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黄冈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鲁班力量。
【短评】
在生产线上升起党旗
黄冈高新区的实践表明,非公企业党建不是“软任务”,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当曾华用党员标准校准0.01毫米的精度,当科峰智能党员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当索菲亚党委将党建转化为生产力,这里的党组织正在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深层跨越。
这种跨越的核心,在于把握了非公党建的本质要求——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优势。兴和股份党支部通过党员责任区提升产能,鲁班药业党支部以党建思维对接资本,证明党组织完全可以成为企业决策的“智囊团”、创新的“发动机”。
更深层的启示在于,非公党建必须嵌入产业生态。湖北省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索菲亚带动的家居产业链升级,彰显了党建在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中的独特作用。这种 “党建链” 串起 “产业链” 的模式,正是破解企业单打独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所在。
站在新发展阶段,非公企业党建需要更多像黄冈高新区这样的探索——让党旗在生产一线飘扬,让党徽在创新前沿闪光。当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 “红色动能”,书写更多“党建强、企业强、产业强” 的时代篇章。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庆萍 鲁娜 李娇 李好 通讯员 程童
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