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您的儿子”

2025-07-02 10:55  

故事梗概

刘陶随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作为北方人,他克服了水土不服、语言不通、敌情险恶等困难,始终牢记“干革命,要在人民中间扎根。”他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帮助穷苦百姓,与群众打成一片,尤其与房东“二爹”建立了亲如父子的深厚情谊。刘陶的故事是南下指战员的缩影,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大别山区扎下了根。

在1947年8月3日随刘邓大军南下的干部驻地的集会上,首长讲话提到有人破坏群众纪律,偷了老乡的一双鞋子。一个穿着一身紫花布短装的年轻人毅然走向主席台,检举自己的顶头上司偷了鞋子,这位年轻人就是刘陶。

当天夜晚,部队抢渡黄河。在行军途中,刘陶迫不及待地向战友打听南方的生活习惯。战友问他:“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刘陶说:“我想在南方扎根。”刘陶仔细地把大别山的生活习惯问了个遍,尤其注意初见的称呼和农村的禁忌。战友开玩笑说:“入境才问俗,你怎么这么早就问?”刘陶憨厚地笑了。

过了黄河以后,刘陶和战友们交谈,说起检举偷鞋的事,有人问:“那个人是你什么人?”刘陶说,那人是他入伍入党时的介绍人。当他看见他做这种事时,非常吃惊,“怎么就变了?”原来这位顶头上司动员他南下时说过:“干革命,要在人民中间扎根,一不争名,二不夺利;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变色。”

9月11日,刘陶随同刘邓大军刘纵队十八旅五十三团一、三营到达英山,刘陶被分配在六区工作,任区长,借住在一位独居老人家里。刚到老人家里,刘陶叫老人“老大爷”,老人不懂,改口叫“二爹”,老人答应了。在南方,“二爹”是子女对父辈的称呼。老人无儿无女,一听他这么叫,心里就暖烘烘的。

夜里,老人让“儿子”和他一起睡在破竹床上……第二天,鸡叫了三遍,老人醒了,用脚一捞,“儿子”不见了。天大亮老人起来一看,水缸满满的,灶门口堆满松球松枝。老人不由得叫起“儿子”来。只见刘陶挑了一担劈柴进来,满头大汗,气喘喘的。老人看到刘陶手上的血泡,问后才知道这些柴火是他半夜起来上山砍的。老人试了一下,一担柴少说也有50多公斤,老人叫他挑到镇上去卖。就这样一连七八天,刘陶每天半夜去山上砍柴,卖柴的钱,足够老人一个冬天的油盐费用。

老人问刘陶:“你是当什么干部?”刘陶笑着说:“我是您的儿子……”

刘陶和大多数北方人一样,不服水土,长了疥疮。老人四处打听治疗疥疮的方子,更到山外的蕲州城为他找药材。

10月19日,刘邓大军二纵六旅第二次解放英山县城,但顽匪土霸尚未肃清。11月1日,刘陶又带领由10来人组成的武装工作队开辟工作,遭到张武乡土顽及自卫队袭击,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儿子”,老人为刘陶立了一个碑。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 伍秋飞 整理)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05/e69978a305ca6ebe46490477ae39bfb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