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家”文化 铸就“心”品牌 ——英山县总工会“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建设启示录

2025-07-03 09:08  

2023年11月1日至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在英山调研工作时,对英山工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英山工会围绕“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建设工作“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让人“刮目相看”。2024年初,在英山工会的实践基础上,湖北省工会系统全面推行“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建设。

2025年4月18日,英山县总工会在上海市黄冈商会英山工作委员会成立职工维权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维权服务,为在沪工作的3万多名英山籍职工提供坚实的权益保障。对英山工会拓宽维权服务半径这一创新做法,刘雪荣评价英山工会是“‘我的工会我的家’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个鄂东山区县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诠释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家”之真谛。从维权调解室到24小时智慧驿站,从技能竞赛场到心灵疗愈所,“我的工会我的家”如同一根温暖的红线,串联起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的“三弦齐奏”。

以“家”为核:重构工会服务新坐标

“送外卖风里雨里,超时差评压得喘不过气,肖教授教会我换角度看问题,跑单都更有劲儿!”今年5月30日,外卖小哥匡某在县总工会“心灵驿站”的感慨,道出了英山县总工会的初心——让服务直抵人心最柔软处。

此次心灵关怀活动是英山县总工会深化职工关爱的重要一环。英山县总工会始终将职工心理健康置于服务核心,持续搭建专业平台,通过多元活动为职工减压赋能,增强其归属感与幸福感。

英山县总工会的破局,始于对“家”的深度解析:

空间再造:24小时“刷脸即入”的智慧驿站配备淋浴间、应急药箱,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暖心家园”。零工驿站与工会驿站融合共建,同步提供维权咨询与岗位信息,实现“歇脚即赋能”。

2024年11月1日,英山县总工会正式启用设在英山县职工服务中心的24小时服务不“打烊”智慧工会驿站,百余名户外一线职工进站参与体验,现场感受数智化工会成果。

“职工会员录入人脸系统进行认证以后就可以24小时随时刷脸进入。”英山县职工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非常方便,晚上没有人值守的,需要充电休息的时候可以直接刷脸进去,还可以淋浴咧。这就跟‘家’一样。”

24小时智慧工会驿站是英山县总工会落实全总关于工会驿站“双15”工作部署和省总关于“智慧工会”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按照工会驿站标准化建设,智慧驿站内配备了饮水机、电视、电冰箱、微波炉、桌椅等基础设施,还配齐了雨伞雨具、应急药箱、免费WiFi、手机充电器等便民设施,免费为广大职工提供“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冷了能取暖、热了能纳凉”的24小时一站式服务。

情感链接:北方小年夜,工会干部在高速口守候200名农民工返乡,递上年货礼包与《维权手册》;湖北英创汇智公司留岗职工与工会干部同吃团年饭,现场承诺解决通勤公交需求。

组织重构:温泉镇西汤河社区工会吸纳51名社工“回家”,合家欢机构职工熊娜手持会员证感慨:“终于找到组织了!”全县4.1万名农民工加入工会,入会率占全县会员比例达59.4%,工会组织在212个村社实现全覆盖。

启示:“家”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共同体。英山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毅介绍,该县以“阵地围绕职工建、服务围绕职工转”重塑工会地理与心理坐标,让“回家”成为职工本能选择。

以“治”为脉:织密权益保障防护网

30万元拖欠工资款的追回,成为英山“法院+工会”维权双赢模式的生动注脚。当某汽车零部件公司21名职工多年讨薪无门,工会调解员丁莉以“背靠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破局,最终达成履行协议。

坚持多措并举“护航”,维护职工权益有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工会+法院+人社+检察+司法+N”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格局,2024年全年受理诉调案件69起,成功调解64起,调成率高达92.8%,累计为受损职工争取经济补偿150多万元;累计为本县外出受害受损农民工维权38人次,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40多万元;签订1+3集体合同12份,覆盖职工人数2174人,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助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英山县积极推进“法院+工会”和“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诉调、裁调对接机制,通过非诉讼方式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显著降低了职工的维权成本,同时减轻了企业的诉讼负担。据统计,仅2025年以来,“法院+工会”和“人社+工会”工作室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0余件,为职工追回工资115.67万元,调解成功率高达85%,深受群众信赖,被亲切地称为“职工的娘家人”。

维权体系的创新密码在于:

机制融合:构建“工会+法院+人社+检察+N”多元调解链,有效化解了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在权益保障上的矛盾纠纷,职工权益得到保障,企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1+1+N”劳动领域风险闭环管控机制筑牢“五个不发生”防线。

前端预防:在温泉镇劳动关系服务站,人社“零工驿站”、工会“爱心驿站”与裁调工作室三位一体,实现“矛盾就地化解、服务即时响应”。

跨界联动:2023年7月,由英山县总工会牵头打造的全省首家集合群团部门资源、力量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群团组织共享服务中心在温泉镇西汤河社区对外开放;2024年10月31日,英山第二家群团组织共享服务中心在温泉镇城北社区启用。2024年12月,湖北省总工会联合省妇联、团省委等群团单位启动“群团携手进驿站·服务群众到一线”活动。2023年以来,英山县总工会联合统战、团委、妇联、科协、红十字会、工商联、残联等多部门汇聚服务中心,急救培训、惠残政策、科普推广同步开展,累计举办融合服务30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达万余人次。

启示:维权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建共治。英山以法治刚性、调解柔性、人文暖性编织防护网,让职工在每一个纠纷中感受“家”的守护力量。

以“创”为翼:构筑成长赋能强磁场

“淘汰了师傅,他却为我骄傲!”公交司机徐将的首届技能大赛夺冠感言,折射出英山职工成长生态的活力。2024年4月28日,由县总工会、县交通运输局主办的英山县首届公交客运驾驶员技能竞赛决赛,来自全县7家公交客运公司的18名驾驶员通过两轮筛选,过关斩将,杀入最后的决赛圈,比拼保出行、保安全的技能比赛,掀起了全县2024年度劳动和技能竞赛促成长、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热潮。

这场在山城英山刮起的竞赛风暴,正是工会打造“成长之家”的缩影。

赋能体系的进阶之路清晰可见:

2024年6月24日,英山县“吉利杯”首届道地药材加工技能大赛成功举办。来自全县中药材行业的12支队伍24名药材加工从业者参赛。比赛现场选手们沉着冷静、技艺精湛、各展所长,展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健康精神风貌和良好专业水平。中药材加工环节竞争尤其激烈,选手们刀工细腻、技术娴熟、速度惊人、控制精准,去皮、切丁……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药材出品质量较量。

赛道设计:从云雾茶制作到道地药材加工,从“工友杯”创新创业大赛到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征集,竞赛锚定县域主导产业,让技能增值看得见。2024年征集“五小”成果130项,21项技术攻关助推产业升级。

育才闭环:工人文化宫“艾灸公益培训”采用“技能+思政”模式,47名学员白天学技术、课前听党课,结业即对接5家康养机构上岗。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新型学徒120名,6项新工艺落地转化。

价值认同:对劳动和技能竞赛表现突出者予以及时性嘉奖,让工匠照片挂上荣誉墙。肖劲松教授“心理调适课”走进驿站,冥想减压法写入职工健康手册。

启示:成长是职工最深层的需求。英山以竞赛搭台、培训赋能、荣誉激励构建螺旋上升通道,让“家”成为人才破茧的孵化器。

以“融”为擎:激活共治共享新生态

走进城北社区“群团组织共享服务中心”,“共办流水席,各炒特色菜”的标语揭示着英山治理创新的精髓。这个由英山县总工会主导、多家群团共建的阵地,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融合创新的关键突破在于:

平台再造:整合团委“志愿积分”、妇联“好家风课堂”、科协“科普驿站”等资源,打造“15分钟服务圈”。职工子女托管班、新业态体检等25场特色活动惠及1800人次。

数字赋能:“湖北工会”APP实现扫码入会、在线维权,智慧驿站刷脸系统让服务永不“打烊”。大数据绘制产业技能图谱,“岗位能力画像”精准匹配培训资源。

价值共生:工会不仅是服务者,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助推英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年累计向全县176家企业16812名职工发放“832”平台爱心消费券达237.25万元;积极履行工会组织消费帮扶牵头作用,组织全县基层工会购买本县农副产品达1929余万元,有效推动了职工爱心消费助农兴农,被国家“832”平台授予“助农增收特别贡献奖”;助力全县大文旅事业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喜获湖北省首批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湖北省第一批职工疗休养合作单位称号,全市唯一。“英山人游英山”活动引流5000多人次,万名职工健步走、百名劳模和万名职工参加“喜迎工运百年·畅游一河两岸”主题文化体验;协调对接海曙区工会连续三年组织职工劳模来英山县疗休养达79批次3190人次,销售本县农副产品240多万元;对接团风县、黄梅县、黄州区等兄弟县(市、区)总工会来英山县开展职工(劳模)疗休养活动6批次300多人次。推荐认定市级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5家;发布全县职工春秋游精品线路9条,认定全县职工春秋游目的地15个,指导基层工会组织职工在本县开展春秋游活动;组织专班持续开展“蹲点调研”,为企业纾困解难50余件(次),为小微企业全额返还工会经费50多万元;为全县104家困难企业、节日期间保障性企业支持帮扶资金达203万元,慰问英创汇智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一线职工达29万元;支持联系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等帮扶资金160余万元。

花香蝶自来。英山县首创的“我的工会我的家”工作品牌建设经验得到省总工会的高度肯定,在全省工会系统示范推广;县总工会牵头打造的“群团组织共享服务中心”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模式得到省总工会认可,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群团系统予以推广;打造的职工服务综合体项目被列为全省“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项目;湖北神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开展的产改试点工作得到省、市工会肯定,被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推介。

启示:打破部门藩篱才能释放聚合效应。英山县以工会为枢纽构建“服务共同体”,让“家”的温暖转化为发展的动能。


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答卷

记者手记:

从为农民工照亮归途的夜灯,到技能大赛迸溅的火花;从调解室里握手言和的微笑,到驿站中冥想放松的呼吸——英山县总工会用“家”的温度重新定义“组织”二字。

当“群团组织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湖北样本被推广,当“24小时智慧驿站”创新案例被中工网予以推介,这个山区县的实践充分证明:工会工作的最高境界,是让职工在奋斗路上始终有家可归、有梦可托、有力可借。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英山的探索昭示着工会改革的深层逻辑:唯有将个体成长嵌入发展大局,让权益保障扎根治理创新,方能在“家国同构”中书写新时代的鱼水新篇。

当工会真正成为劳动者的精神原乡,中国式现代化便有了最坚实的民心根基。

“我的工会我的家” 品牌创意说明

“我的工会我的家”品牌LOGO整体创意以“伞”字象形图案为基础,结构上又以大树展开,寓意工会既是为职工群众遮风挡雨的伞,也是让职工群众依靠仰赖的树,更是被职工群众信赖守护的家;同时又体现了省总工会提出的工会组织“伞”形工作法的要求,表明工会旨在为职工群众解决困难、说话办事、撑腰维权、遮风挡雨,从而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LOGO细节设计上,在工会会徽下方,做托举状根茎造型,代表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标志整体呈现向上枝节蔓延、愈发茂盛生机盎然的形象,象征工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努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新局面。五根枝干分别代表英山县工会组织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也代表该县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各项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还代表着县工会组织积极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任务,持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让更多产业工人有奔头、有前途、有尊严、有保障、有收益;更代表工会致力于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断增强工人阶级先进性;还代表英山工会竭力打造“学习之家、关爱之家、主人之家、幸福之家、创新之家”等五个“工会之家”的工作目标,全心全意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宗旨。

LOGO同时标注维权热线12351,既是标明工会组织为职工维权的基本职责,又能让职工群众有需求时第一时间可以想到工会、找到工会获得帮助。LOGO标志整体色调偏绿色,呈现英山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的地域文化底蕴。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邹德祥

编辑:徐宽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7/fc1f6e79e24e42d5ca9d90bc0d5f327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