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贯通三产 英山茯苓“融”出百亿产业新图景

2025-07-06 10:56  

“英山茯苓”品牌价值达88.15亿元,但长期面临“种植靠经验、加工靠人力、销售难溢价”的瓶颈。如何破局?英山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系统谋划“科技赋能茯苓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改革项目,以科技赋能为抓手,稳步提升英山茯苓的核心竞争力,在大别山区域内打造以茯苓为核心的特色中药材产业集群。

在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的智能化车间里,随着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一个个茯苓块被加工成了小小的茯苓丁,转眼间就堆满了箩筐。这里,科技赋能工业的成果清晰可见。

 湖北辰美中药有限公司 大别山茯苓科技产业园片区负责人 高永贵:我们辰美入驻该园区后,通过引进设备,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饮片线年加工中药饮片3000吨。同时延伸开发以英山茯苓及其他优质中药材为原料的饮片炮制、配方颗粒等其他新配方、新技术、新产品,将茯苓价值进行大幅提升。

科技的力量不仅深入加工端,更从源头赋能到种植环节。目前,全县茯苓种植面积已突破15.8万亩,为精深加工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在推动茯苓种植现代化、标准化进程中,以吉利中药材、辰美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中药材龙头企业,在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的协调与支持下,正依托科技创新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英山县吉利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陈军:目前我们通过对接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开展了WZ-1茯苓菌种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技术。经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专家测算,茯苓新菌种“WZ-1”的结苓率达到了97.6%,亩产提高1400公斤,亩均收益突破10000元。

优质的茯苓产品,借助现代服务业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大力推广的“电商+”模式助力下,丰昇农产品公司的直播基地成为茯苓产品走向全国的重要窗口。其茯苓系列产品年销超100吨,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发货量40余万单,极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覆盖率。

英山县丰昇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维:茯苓系列产品质量优、效果好、看得见,产品深受用户们的喜爱,我们的订单供不应求。

从田间种植,到工厂深加工,再到电商直播销售,科技赋能贯穿英山茯苓全产业链。作为县域经济主管部门,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通过政策设计、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和服务优化等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打破了产业壁垒,加速了“三产”的深度融合与价值跃升,为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甘小勇:作为科技经信部门,我们将围绕“种、产、销”三个方面齐向发力。

一是聚焦种植端,育好“种”。组织企业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围绕茯苓菌种的提纯复壮、抗病性改良开展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我县茯苓种质质量,并在全县建设100亩茯苓菌种WZ-1智能化示范基地2个。

二是聚焦加工端,产好“物”。引进华中农业大学黄文教授领衔攻关的水溶性茯苓多糖深加工,开发茯苓多糖颗粒、复方茯苓多糖口服液、高纯度茯苓多糖胶囊等衍生产品,实现茯苓从“论吨卖原料”向“论克卖精品”的跨越。

三是聚焦供应端,销好“货”。全力帮助企业打通销售渠道:线上,支持企业产品入驻抖音、“832”平台、冈好购、“i”黄冈等电商平台;线下,引导企业参加各类展会、促消费活动,推广新产品、打响知名度。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休止符。

县科技和经信局将以科技之智、数字之力,致力于让“传统茯苓”变身“黄金产业”,加快打造我县道地药材百亿级产业集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19/202507/f20784d5bc9403ed2d9a7fa2bfc03eb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