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丨黄冈:950万吨项目背后的青春力量

2025-07-06 11:42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在总投资超10亿元的黄冈市武穴刊江街道城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内,30岁的项目服务专班成员蔡雄,手持建设清单,在各个施工点位间穿梭,认真对比着项目进度。他那被晒得黝黑的脖颈上,安全帽带勒出的白痕格外醒目。这个当初带着“书卷气”的“三门干部”,如今已在项目一线成功蜕变,浑身充满了“泥土香”。

一旁的项目负责人刘志东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小蔡现在对现场的熟悉程度,比我们施工员还强!”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游红亮介绍:“我们把项目现场当作干部成长的‘练兵场’,通过‘工地课堂’‘导师帮带’‘对标提能’三大行动,让干部们在火线历练中强筋骨、长才干。”

不远处的梅园小区改造建设现场,00后选调生潘晓枫正与几位居民热切交谈,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诉求。近三个月来,他天天扎根在小区改造现场。

谈到居民反映强烈的“屋顶漏水”问题,潘晓枫抹了抹额头豆大的汗珠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着设计院团队修改了五次方案,最终确定拆除屋顶太阳能,对屋面漏水处进行检修补漏。只有让群众满意了,项目才能顺利推进。”

在水利设施施工现场,水利专家胡启光正带着徒弟陈荣进行实地教学:“小陈,这个泵站的维修方案,一定要充分考虑汛期的影响……”刊江街道推出“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制,为每名年轻干部配备业务导师和群众工作导师,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培养清单。

95后选调生金炎对此深有感触:“刚接手信访工作时,面对群众的诉求,我急得面红耳赤,完全不知所措。多亏了工作导师陈楫军,带我学会倾听信访人的诉求,引导我和他们拉家常,教我用‘算好经济账、环境账、发展账’的‘三本账’工作法来解决问题。现在群众都亲切地喊我小金同志,这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认可。”

通过这种“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已有23名年轻干部成长为项目攻坚的主力军。

“宜都化工园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刚考察回来的刊江街道经发办主任龚钰钦,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刊江街道实施“对标提能”计划,分批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并建立“考察—研讨—转化”闭环机制。干部们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950万吨溶剂灰岩项目推进过程中,招商专班借鉴宜都“链式服务”经验,创新“用地摘牌”即进场模式,将“多证同发”的审批时限压缩了60%。

如今,刊江街道的干部们也在难题攻克、任务推进中锻炼成长。2人入选市级项目评审专家库,“项目专班”更是成为企业口中的“金字招牌”。在塔吊林立的工地上,那一个个佩戴党徽、忙碌奔走的身影,正挥洒汗水,全力推进项目进度,保障工程质量,以实际行动为地区产业升级筑牢根基。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娇萍 通讯员 刘道诚

编辑:毛紫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7/b6e0724da37dcee4294c4ec8391e8af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