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发生在浠水的反顽战斗

2025-07-07 16:07  

浠水县红色文化(新四军)研究会

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从私利出发,公然抛弃国共两党合作的旗帜,悍然踏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歧途,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妄图破坏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1941年后,在蒋介石的统一指挥、策划下,国民党第五战区桂军和鄂东行署主任程汝怀部互相勾结,肆意制造摩擦和冲突,给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和危害。1943年3月,蒋介石署名出版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一书,暗示在两年内要消灭共产党和一切革命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第三次反共大摩擦。驻鄂东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程树芬部,更加紧了对包括浠水在内的鄂东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围剿”。为了坚持抗日,打击国民党顽固派,鄂东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军民,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在鄂豫皖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的直接领导下奋起自卫,迎击并粉碎了顽军的多次进攻,使鄂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日顽夹击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在粉碎国民党顽军“围剿”斗争过程中,浠水先后发生了夏氏祠、朱荷塆(白石山)、王宿山、石头咀等规模较大的战斗。

一、浠水反顽战斗的经过攻占夏氏祠。

皖南事变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蒋介石虽然迫于压力公开“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动却未停止。1941年底至1942年春,鄂东程汝怀部不顾新四军第五师的多次劝告,甘受桂系顽军驱使充当反共先锋,指挥保二旅及各县地方武装一再向鄂皖边游击根据地进攻。其在浠水的代表人物——国民党县长杨飞龙更是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共政策,镇压革命力量,蓄意制造事端。

为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五师根据新四军总部指示,决定予以坚决回击。1942年1月初,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亲率特务旅、十三旅各一部进入浠水、蕲春交界的三角山地区,与先行到达的十四旅会合。17日,李先念指挥十三旅、十四旅2000余人,在浠水独立营的配合下,发起了攻打国民党反共军事据点——夏氏祠(国民党县府所在地)的战斗。

夏氏祠位于浠水县城以东两公里处,两面环水,地势较为平坦,前后建有两座碉堡,不远处的南边鸡公山上也有一座碉堡。国民党县自卫大队三个中队分别驻守在夏氏祠、鸡公山和西面的清泉寺。按照作战部署,十四旅(旅长罗厚福,政委张体学)四十一团二营、三营分别攻打鸡公山上的一座碉堡和夏氏祠的两座碉堡。四十二团在腊梅河一线阻击关口方向援兵,挺进十四团在鱼塘角一带阻击团陂方向援兵;县独立营与浠蕲边独立营当日赶至界岭,阻击蕲春方向援兵。17日晚,主力部队分割包围鸡公山、夏氏祠、清泉寺的国民党顽军。18日5时,四十一团二营突击连攻占了鸡公山,国民党军1个排全部投降。此时,三营只攻下夏氏祠一座碉堡,另一座碉堡的国民党军仍在负隅顽抗。为了减少伤亡,我军一方面开展政治攻势,通过喊话瓦解敌军;一方面组织人员开挖深沟,隐蔽接敌。警卫排长夏仲甫发明一种“土坦克”,即用木桌子和多床湿棉絮做成防弹架,下面安上滚筒向前推进。果然有效,枪弹打不进,敌人顿时慌了手脚。深夜12时,碉堡里窜出一股敌人,企图突围,被我军歼灭大部。19日拂晓时分,敌碉堡被攻破,残敌四散逃跑。清泉寺守敌闻讯后,也作鸟兽散。新四军乘胜追击,国民党顽军三个中队背靠浠水河作战,一时走投无路。激战两小时,除国民党县长杨飞龙带领30多人逃跑外,其余200余人被击毙或被俘,新四军缴获各种武器200余件,子弹数万发。

突袭朱荷塆。1943年初,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多次残酷的“扫荡”和“清乡”。5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下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配合鄂豫皖三省地方顽军,“围剿”新四军第五师,限定6个月内彻底肃清。6月初,国民党保八团由团风县贾家庙开赴上巴河,桂军一个团亦向上巴河集结,另两个团拟向蕲、英、广方向推进,其先头部队有15个连到达蕲春县的张家塝。盘踞在浠水县城北部朱荷塆、白石山一带的国民党挺进军第十七纵队王丹侯部(前身为国民党保二旅),切断了鄂东与皖西新四军第二师、第七师的联系,并封锁了第五师南下通道,同时加强对浠水沿江抗日根据地的骚扰,经常派小分队袭击抗日武装,捕捉交通人员,企图向抗日根据地发起全面进攻。

新四军第五师多次呼吁团结对敌,但国民党顽军置若罔闻,于是我军被迫采取自卫反击。6月上旬,新四军第五师副政委任质斌、十三旅旅长周志坚率领三十七团两个营和三十八团一部,迅速进入鄂东。到达黄冈后,立即召集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等人开会,分析顽军情况,讨论作战方案,部署作战行动。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首先打掉盘踞在浠水县朱荷塆、白石山的顽军王丹侯部,打通东西联络线,进而粉碎国民党顽军的“围剿”。

6月中旬,新四军第五师调集三十八、四十二两个团,三十七团的两个营、四十一团的五个连,挺进十八、十九、二十团和地方抗日武装共4000余人,奔赴朱荷塆附近的张家山地区集结,并分派兵力切断顽军道路,阻断其与外围敌军的联系。“反共摩擦专家”王丹侯得到消息后,马上命令所有兵力收缩到朱荷塆、白石山,企图固守待援。6月13日凌晨,五师四十二团开始向白石山守敌发起进攻。白石山是朱荷塆后的制高点,悬崖陡壁,荆棘丛生,敌人的明碉暗堡纵横交错,是夺取朱荷塆战斗胜利的难点和关键。四十二团是个老团,红军干部多,战斗力强。他们在团长熊作芳指挥下,一方面分派兵力正面强攻,吸引敌人火力;另一方面组织精干力量迂回穿插,从敌后进攻。三连连长秦守义带领尖刀排攀爬到一座悬崖旁,发现悬崖上有一块大磐石,没有敌人防守。于是采取垒人梯的方式攀上大磐石,然后迅速占据有利地形,炸毁敌人碉堡,夺下敌人阵地。敌人顿时乱成一团,各自逃命。我后续部队奋勇追击,全歼顽军一个加强营,一举拿下白石山。接着,我军向被围困在朱荷塆的敌人发起左右两翼攻击:四十二、四十团的兵力由北,其他参战部队从县城南分别攻入朱荷塆,对顽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将国民党顽军围困在方圆5公里的山谷地带。王丹侯见大势已去,抛下部队,和国民党县长高浪钧趁乱化装逃走。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将顽十七纵队大部歼灭,并将赶来增援的顽十六纵队王啸风部2000余人击溃。这次战斗,顽军死伤300余人,被俘1200余人,新四军缴获电台1部、电话机5部、轻重机枪15挺、各种步枪850支、子弹2万余发。

激战王宿山。朱荷塆战斗结束后,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团在巴河城山冲休整,总结战斗经验,表彰战斗英雄,遣散安置俘虏。一天,部队获知敌情:为报朱荷塆战斗失败之仇,国民党顽固派第三十九军暂编第五十一师一团已从上巴河进入浠水县城,并孤军深入,尾追新四军第五师主力部队至巴驿、汤铺、西河一带,并抢占巴驿的王宿山、西河的锡山。李先念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歼灭这股敌人,于是命令十三旅旅长周志坚、四军分区司令员熊作芳、五军分区司令员张体学分割包围敌人,三十七团、三十八团在外围阻击援兵。

6月27日下午,熊作芳率部包围了困守锡山的国民党顽军。28日晚发起进攻。由于国民党军控制了锡山的制高点,我军进攻多次失利,战斗陷入胶着状态。经过反复争夺,新四军终于攻上山头,并击毙国民党军营长史万年。周志坚、张体学率部攻打王宿山一带的敌人。经过一天的战斗,外围敌军据点,被我军悉数拔除。于是集中兵力向龟缩在王宿山上的敌人发起猛攻。敌人将老百姓家中的木桶、门板搬运到山上构筑、加强工事,企图负隅顽抗,等待援兵的到来。占据有利地形的敌人十分顽固,我军每夺取一个山包、一座暗堡,都须经过拉锯战,因而双方都有很大的伤亡。但敌人毕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我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且士气高昂,战斗意志坚强,对敌攻势越来越猛,终将敌人逼到山上一座破庙里,使之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境,因此十分恐慌,多次试图突围逃跑,但均被我四十二团打了回去。

正当我军准备集中兵力围歼残敌之时,李先念突然下令部队全线撤退。原来我方获得可靠情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宫李品仙部正在调集第三十九军大部和一个保安团、两个纵队,企图以王宿山之敌为诱饵,围歼我五师主力于巴水东岸地区。部队得到撤退命令后,迅速撤离敌人正在形成的包围圈,西返陂安南、大悟山根据地,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灭。

歼敌石头咀。1945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部南下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途经浠水。当时,浠水县城及县内主要集镇,驻有桂系第六十五军和鄂东挺进第十六纵队,其中扼守浠水南大门的石头咀,建有三座碉堡,驻有不少国民党顽军。21日,南下支队主力3000余人由浠水向蕲春西南方向挺进时,桂系六十五军等部顽军1000余人尾追至石头咀附近。盘踞在石头咀的顽军4个中队,则妄图凭借坚固的碉堡,从前面狙击。王震与王首道商议后,命令第一大队迎战敌人,大部队继续前进。

战斗打响了。第一大队二营最先与敌军遭遇,不到半小时,顽军前沿阵地的两个分队就伤亡30多人,余下的敌人纷纷后退。顽军中队长带领部下企图抢占石头咀西南面金鸡岭上的一块高地,在我军猛烈攻击下,敌军又伤亡20多人,其他人见势不妙,纷纷抱头鼠窜。与此同时,第二大队一营与从界岭街出来的顽军1个排迎头遭遇。二连战士在连长朱新阳率领下,如猛虎下山般地冲向敌人,吓得顽军魂不附体,30多人全部缴械投降。接着,我军又一鼓作气地攻占了5个山头阵地。随后,一大队人员全部投入战斗,打得顽军溃不成军。战斗惊动了附近敌人,洗马畈、蕲阳坪和蕲春狮子口、刘家河等地顽军,纷纷围堵过来。南下支队没有恋战,他们按照既定目标,停止追击残敌,迅速进入蕲广边黄土岭胡家塆一带。2月23日晚,部队胜利渡过长江,挺进江南。其先遣部队则在张体学所率部队配合下,于2月19日晚,从黄州、下巴河之间的长圻蓼渡江赴鄂城、大冶等地。

二、浠水反顽战斗的意义

(一)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武汉、广州失守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国民党将重点由抗日转到反共,在全国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国民党顽固派、鄂东行署主任程汝怀,本是反共老手,抗战初期,态度有所缓和。皖南事变后,程汝怀等国民党鄂东党政军头目召开会议,确定“于一个月内彻底肃清”新四军力量,并任命王啸风为“进剿”司令,指挥保三旅及保八团配合桂军“进剿”。顽军侵入抗日根据地基本区,所到之处,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疯狂搜刮民脂民膏,且比日伪军的“扫荡”时间更久,弄得人民群众十室九空,无法生存。人民群众对其恨之入骨。有人曾针对王啸风、程汝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残害人民的罪行,写了一副揭露、讥讽二人的嵌名联:“王师本无能,啸集山林,风声鹤唳,敌寇未来先丧胆;程督果合格,汝图富贵,怀安旦夕,国民虽死不关心。”程汝怀委派的浠水县长杨飞龙,死心塌地地配合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行为,强化保甲制度,实行五家联坐,镇压革命力量,残害人民群众,并倚仗保安八团的力量,率领县自卫队到团陂、汪岗、竹瓦、朱店等地捕杀抗日民主政府竹瓦乡乡长杨文林、朱店乡乡长孔宪如等20余人,对同情抗日和抗日军人家属一律以“通匪”“藏匪”论处,轻者罚款,重则枪毙,弄得鸡犬不宁、民怨沸腾,地方抗日人员更是难以立足。

1942年1月的夏氏祠战斗和1943年6月的朱荷塆(白石山)战斗,新四军取得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消灭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顽县长杨飞龙虽然从夏氏祠战斗中逃脱,但战后不久即丢掉官职,被迫离开浠水。朱荷塆(白石山)、王宿山战斗,使鄂东反共挺进军十七纵队受到毁灭性打击,番号从此不复存在,王丹侯也因此被撤职坐牢。第三十九军暂编五十一师亦受到重创,撤退时抬着营长史万年的尸体,灰溜溜地逃下王宿山。反顽战斗的胜利,还有效地遏制了国民党顽固派在鄂东地区的军事挑衅,迫使国民党顽固派收缩防线,三个月内未再向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人民群众也扬眉吐气,欢欣鼓舞,自发集会庆祝。缴获的武器装备补充了地方抗日队伍,抗日武装力量得以发展和壮大。

(二)巩固和扩大了浠水抗日民主根据地。1938年10月,日军在浠水巴河、兰溪建立据点以后,浠水地区陆续建立了浠罗边、浠蕲边、浠蕲黄广边、蕲太英浠边等党政军组织。随着党组织的发展、民主政权的建立和抗日武装的壮大,各抗日民主根据地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浠罗边抗日根据地,包括浠水西北部的巴河、团陂及罗田县西南部界河两岸的狭长边境地带,活动中心在浠水十三庙和罗田宜林庵一带。浠蕲边抗日根据地位于浠水东南、蕲春西北,西滨长江,以浠水、蕲春交界的蒋家山为中心,延及浠水沿江策湖、福主庙、散花、蒿墩、天然等地区。蕲太英浠边抗日根据地,包括蕲春东北、安徽太湖西部、英山西南部、浠水东南部等地区。

1942年1月22日,即夏氏祠战斗胜利后的第三天,李先念在浠蕲边境召开鄂皖边区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会议,传达中央指示,分析国内外形势,要求边区继续广泛发动群众,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不失时机地歼灭敌人,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在听取蕲太英边县委书记钟子恕关于蕲太英边三角山根据地建立情况的汇报后,李先念同鄂皖边地委刘西尧、张体学等同志研究决定,为了加强抗日和反顽斗争,成立蕲太英边独立第四团和浠蕲边独立第三团,主要活动于三角山、蒋家山、策湖一带。从此,三角山(蕲太英浠边)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浠蕲边抗日民主根据地、浠罗边抗日民主根据地连接了起来。1942年3月,浠水县抗日民主政权——浠水县行政委员会在西河郭家咀宣告成立。行政委员会除在四区扩建两个乡政权外,还新组建第五区,使团陂、何家寨、汪岗、关口、竹瓦、下巴河等浠罗边地区连成一片,其辖区面积有5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14万。加上浠蕲边、蕲太英浠边抗日民主政权所辖区域,全县形成了西接黄冈,北连罗田,东与英山毗邻,南与蕲春接壤,西南与黄石隔江相望,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人口30余万的“马蹄形”抗日根据地。地方抗日武装也由山地作战逐步推进到平原、丘陵作战,对驻犯浠水巴河、兰溪的日军形成包围之势。

(三)打通了新四军五师与皖中根据地的战略通道。浠水地处鄂东腹地中心,北依横贯中原的大别山,南临雄浑壮阔的万里长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捷,素有“水陆要冲”“七县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日军在巴河、兰溪等沿江集镇建立了据点,并经常外出“打掳”,残害百姓,袭扰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从宋埠移驻浠水,白崇禧在浠水召开军以上长官军事会议,部署对日作战。此后,国民党军各部相继进驻浠水县城。同时,国民党驻军和县保安队还在县城周边的鸡公山、白石山、夏氏祠后山、朱荷塆前后山和钵儿山、西门山,以及与蕲春交界的石头咀等地方,建筑碉堡、构建工事。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利用这些反共军事据点,切割新四军第五师与皖东新四军二师、七师的联络通道,阻挠新四军五师和八路军东进南下发展抗日根据地。夏氏祠战斗结束后,新四军乘胜东进。1942年2月9日,李先念指挥张体学所率14旅,在广济梅川攻打王丹侯保安第二旅第三团,歼灭敌县自卫队4个中队及程汝怀部第二团。3月初,新四军第五师发起蕲春漕河战斗,歼灭顽军900多人。至4月,五师部队在鄂东地区共歼灭和瓦解顽军3000余人,一举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反共摩擦,实现了打通与皖东新四军第七师联系,策应二师、七师抗击桂军大举进攻的战略意图,并进一步发展了鄂皖边沿江敌后根据地,同时建立了新的山地立足点。1943年夏的朱荷塆战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击退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为改善五师孤悬敌后的处境,建立七师沿江游击根据地与鄂皖边游击根据地连接纽带,进一步巩固江北、发展江南奠定了基础。石头咀战斗的胜利,则解除了国民党顽军对南下支队主力部队渡江的袭扰,保证了南下支队顺利挺进鄂南,帮助鄂南地区巩固和发展了党政军组织,为开展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7/992eac3430a07427f57cd045e62ca73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