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冈市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印发,明确将通过3年攻坚,将黄冈打造为全省低空经济发展综合试验区、武汉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先行区、大别山低空经济发展引领区,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在低空经济新蓝海中抢占发展先机。
实施方案聚焦基础设施、制造产业、应用场景三大领域布局重点任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市将加速通用机场与起降点建设,推动麻城通用机场2026年建成,武穴、红安等5地通用机场“十五五”期间启动建设,2025年先布设20个起降点,2027年总数达50个。同步搭建低空综合服务平台,链接省级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为低空飞行提供空域申请、气象监测等全流程服务。航线网络方面,规划“麻城-武汉-随州-襄阳-十堰”低空航线,2026年力争开通4条汉黄商务航线,2027年再增5条,物流配送航线按运营规模给予20万元至40万元奖励。
产业培育上,我市将主攻无人机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及新型材料研发制造三大赛道。重点招引亿航智能、极飞科技等头部企业来黄设厂,推动航天宏图年产500架多旋翼和垂起固定翼无人机整机制造项目落地,目标引进1—2家整机生产企业,培育50家零部件企业和10家新型材料企业。对首获国家通用航空器整机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奖励100万元,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研发最高奖补1000万元。
应用场景开发突出“低空+”特色。文旅领域将在龟峰山、天堂寨等景区推出“云端游”试点,2027年拓展至20个重点景区,开通9条空中游览线;农业方面实现80%高标准农田无人机植保,服务面积达1000万亩次;城市治理领域推动无人机参与应急救援、交通巡查等,2027年覆盖60%乡镇及12条高速;物流配送将开通罗田、蕲春等多条低空线路,2027年运输件数力争达140万件。
为保障目标实现,我市将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组建低空综合服务公司统筹运营,争取国家超长期国债等资金支持,同时整合高校资源培养专业人才,在严控安全风险前提下,让低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