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大难到绿富美,这个合并村靠“党建密码”逆袭

2025-07-08 10:40  

微信图片_20250707090439.jpg微信截图_20250707090528.png

△ 2025年07月07日 《湖北日报》

第03版:要闻




青山环抱,村道蜿蜒,智慧蔬菜大棚排列有序,特色产业生机盎然。走进团风县马曹庙镇朝阳山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是由曾经的后进村紫金庄村和马岗村合并而来,一度因矛盾集中、人心涣散、发展滞后而成为全镇的“老大难”。


强基固本:筑牢堡垒聚民心

“合并之初,村集体经济薄弱,两个村加起来不足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370元,发展步履维艰。”朝阳山村党总支书记姚红刚回忆道。

2018年,这位从外地鞋厂厂长职位返乡的能人,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后,深知改变落后面貌,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村党总支把加强自身建设摆在首位。创新推行“实绩月公示”制度,将党员干部工作成效与评优评先、绩效奖励紧密挂钩,晒成绩、比作为,激励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实干争先。同时,深化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两约四会”作用,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村务清明、风气清朗的良好局面。

短短几年,朝阳山村实现从“矛盾村”到“和谐村”、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转变。2022年,该村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百佳村民委员会,姚红刚也被授予全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坚强的党组织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心骨”和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产业兴村:党旗引领致富路

产业兴则乡村兴。新成立的朝阳山村党总支形成共识,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2019年,在省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支持下,村里引进草莓种植项目,投资建设了标准化大棚。

然而,当动员贫困户参与时,大多数村民都持观望态度。面对群众“想干不敢干”的顾虑,党总支精准施策:精心培育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由其牵头承包大棚;村集体以土地、资金入股;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参与。

团风朝阳山村智慧蔬菜大棚鸟瞰图。

团风朝阳山村智慧蔬菜大棚鸟瞰图

以草莓种植为起点,朝阳山村深耕细作,逐步确立智慧大棚蔬菜、草莓种植、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累计流转土地近千亩。智慧农业蔬菜种植为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草莓种植带动10余名劳动力稳定就业,户均增收6000元至8000元不等,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花卉苗木种植带动20多户农户就业,村集体再增收3万元。

红色引擎驱动绿色产业。如今,朝阳山村村民人均年增收超1.5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5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43万元,走出一条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致富新路。


生态宜居:党群同心绘新景

漫步今日朝阳山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垃圾分类有序,昔日的“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景象一去不返。

这得益于2019年启动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改变“干部干、群众看”局面,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清三堆、治三乱、美三口”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义务清垃圾、拆违建、疏沟渠。

全村完成5个小组污水管网改造、2个小组弱电入地试点,道路刷黑7公里,安装路灯500余盏。环境蝶变也带来了村民习惯和观念的提升。“现在村里这么美,谁还愿意乱扔垃圾?”村民们由衷感慨。

2021年,朝阳山村获得湖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村。

奋斗开创未来。2024年,朝阳山村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二十强”村,从合并村变身明星村。

荣誉是肯定,更是动力。朝阳山村党总支没有停下脚步:谋划依托产业基础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园,利用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的根脉。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带领乡亲们走好共同富裕路。”姚红刚话语坚定。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徐宽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7/2442c8191be05622a79ed1a6d97c910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