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人民医院以“三大行动”提升医疗服务温度与质感—— 靶向施策解民忧 就医体验再升级

2025-07-09 16:35  

    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浠水县人民医院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查摆问题,通过“停车突围、流程再造、志愿赋能”三大行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温度与质感。

车位“腾笼换鸟”,破解停车“老大难”

    “以前绕三圈找不到车位,现在下车就能进门诊!”患者王女士的感慨道出医院停车难的改革成效。针对就医停车难题,浠水县人民医院打出组合拳:工作日上午就诊高峰时段,全院职工车辆禁入院区,倡导绿色出行;同时为临床一线远距离职工租赁润达商业综合体100余个专属车位。

    医院还深挖内部潜力,将闲置空地改造成50个车位的停车场,小区道路一侧新增20个划线车位,并通过调整车位方向、清理“僵尸车”等措施,累计新增优化车位200余个,扭转“一位难求”的困局。

流程“瘦身提速”,疏通就医“中梗阻”

    从“多窗口跑”到“刷脸即办”,浠水县人民医院用智慧医疗重塑就医体验。今年4月起,医院开通检查检验线上预约系统,患者动动手指即可完成预约;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咨询、转诊、投诉等9项非诊疗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最亮眼的创新当属“刷脸+床旁结算”。患者在病房通过人脸识别,就能完成出院结算,累计服务超1000人,窗口结算量同比下降20%。此外,门诊诊室重新布局、增设国医堂和内镜中心人工窗口、添置共享充电宝等便民设施,让就医全程更便捷、更舒心。

志愿“红色暖流”,激活服务“微触点”

    门诊大厅里,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忙碌,成为医院一道温暖的风景线。自4月21日推行门诊志愿服务以来,来自行政后勤、临床一线的志愿者们日均6至7人在岗,累计服务时长超1100小时,为患者提供路线指引、报告打印等贴心服务。

    医院还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定期检查服务态度、工作纪律,并畅通投诉渠道。数据显示,学习教育开展后,医院投诉量持续下降,住院患者满意度同比提升0.88%。

    “群众的就医痛点,就是我们改革的发力点。”浠水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以更实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改进工作作风,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有速度、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来源:黄冈日报(通讯员程晓林 饶国健)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