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蕲春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交通运输局交通窗口虽不大,却扛起了全县交通运输政务的重担。。今年1至6月,办理道路货运的审验、注销978件,从业资格证1979件,公路大件运输审批850件,处理网上投诉545件……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该局扎根窗口一线、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生动写照。
深耕主业,筑牢交通运输安全防线
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运营,离不开严谨细致的审验工作。作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的“第一道关卡”,交通窗口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以严格标准守护出行安全。
在道路客运审验中,创新推行“资料预审+现场核查”双轨模式,既避免了服务相对人“来回跑”,又确保了审验质量。2025年7月7日,一客运公司5辆客车因技术检测报告逾期,经办人急得满头大汗,窗口工作人员一边安抚情绪,一边协调检测机构加急办理,最终当天完成审验,保障了次日的正常运营。
道路货运审验业务量更大,约占窗口业务总量的70%。针对货运车辆流动性强、车主时间紧张的特点,窗口推出“预约审验”服务,平均办理时长从原来的40分钟压缩至15分钟。同时,建立“货运车辆审验台账”,对临近审验期的车辆提前15天短信提醒,通过该举措,全县货运车辆审验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2%,有效减少“逾期运营”现象。
大件运输既有风电设备、重型机械等超宽超高货物,也有紧急调拨的工程物资,因其特殊性,大件审批要求工作人员兼具专业知识与服务意识。窗口工作人员主动对接企业,提前介入运输方案规划,联合路政、交警等部门开展“一站式”联合审查,确保运输路线安全可行。一能源企业运输大型风电叶片时,窗口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材料审核到路线审批的全流程,较法定时限缩短40%,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精减流程,打造高效服务样板
窗口人员要扛起大量业务的办理重任,靠的不仅是敬业精神,更有对服务流程的持续优化。今年以来,交通窗口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大刀阔斧简化环节,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以前办个审验,要跑好几个科室签字,现在在窗口就能一次搞定。”这是不少运输从业者的共同感受。窗口梳理出187项高频业务清单,将原来需要多部门流转的审批环节整合为“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例如道路运输证换发业务,过去需经3个科室审核,现在窗口受理后直接内部传递,办理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
针对老年群体、农村从业者等特殊群体,窗口推出“帮办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化身“办事向导”,帮助填写表格、上传资料,甚至代为跑腿补充材料。今年3月,檀林镇一位55岁的个体货运司机来办理车辆审验,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提交电子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全程帮办,半小时就完成所有手续,这名司机感动地说:“现在办事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来回折腾!”
信息化赋能让服务更“智能”。窗口积极推广“鄂汇办”APP、政务服务网等线上平台,引导群众“网上办、掌上办”。上半年,线上办理业务占比达65%,其中道路运输证年审、违章处理等业务实现“零跑腿”。为解决部分群众“线上不会办”的问题,窗口还制作图文并茂的《线上办事指南》,张贴在窗口显眼位置,并录制操作视频发至各运输企业微信群,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厚植情怀,锻造为民服务铁军
交通窗口共有8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8岁,既有深耕交通领域20余年的“老兵”,也有刚入职不久的“新兵”。他们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
窗口负责人张熊,从事政务服务工作10年,是大家眼中的“活字典”。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业务问题,他总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今年春节后,运输业务迎来办理高峰,他连续两周加班加点,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带领团队高效处理积压业务,确保群众“随到随办”。
年轻党员王颖,主动承担起窗口的“疑难杂症”处理工作。遇到群众不理解政策、情绪激动时,她总是耐心解释,用真诚化解矛盾。有一次,一位车主因车辆未通过审验而大发雷霆,王颖一边递上热水,一边细致说明审验标准和整改办法,最终车主心平气和地离开,并在整改后顺利通过审验,事后还专门送来感谢信。
正是这样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团队,让交通窗口成为行政服务中心的“明星窗口”。今年上半年,窗口收到群众锦旗3面、感谢信12封,连续6个月获评“优质服务窗口”。
(通讯员 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