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前镇古角村里的"义务管家":一位老党员的责任清单

2025-07-14 10:25  

在停前镇古角村周井头小组的青石板路上,总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来回踱步。他时而俯身查看沟渠是否畅通,时而和路过的村民拉几句家常,遇到建设工地更是总要驻足叮嘱两句。村民们都亲切地喊他"老周",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党龄超50年的退休老党员——周焱良。

01退休不褪色,十年捐资暖乡邻

2014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的周焱良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把"党员责任"揣进了心坎里。"钱是身外之物,能帮衬村里就是最好的归宿。"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十年来,从修桥补路到帮困济贫,他的捐款簿上累计金额早已超过万元。这些钱里,有他省吃俭用的退休工资,更有子女孝顺的养老钱。"我是吃古角村的米长大的,现在有能力了,总得为村里留点啥。"老人朴实的话语里,藏着最炽热的赤子之心。

02建设带头兵,人居环境焕新颜

2021年,周井头小组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可大会小会开了十多场,拆旧屋、清杂地的工作却卡了壳。"要拆先拆我弟弟的老房子!"周焱良拍着胸脯站了出来。那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承载着周家兄弟的童年记忆,但在他看来,"个人情分再重,也重不过全村的发展"。随着老房的砖瓦落地,村民们的心结也跟着解开了——你出三分地,我捐五车沙,他帮十趟工,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周井头,很快变成了"青瓦白墙映绿树"的示范村。

2024年,第二轮美丽城乡建设启动时,村民们第一个就想到了老周。这一次,他不仅带头捐出5000元用于道路硬化、亮化,还顶着烈日跑企业,为村里"求"来一套价值数万元的健身器材。如今,崭新的篮球架下常有孩童追逐,明亮路灯照亮了晚归的路,周井头的广场上,总飘着村民们的欢笑声。

03小事显担当,细微之处见初心

在周焱良心里,"为村民服务"从来不分大事小情。去年春天,有村民在沟渠边种上了蔬菜,他怕影响沟渠通水排水,连续数天上门劝说,见村民有些犹豫,他干脆挽起袖子帮忙翻土、移栽。事后,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自发的隔三差五就来巡查,确保排水畅通,还有其他不文明行为也及时劝阻。村里要给他发"津贴补贴",他却红着脸推了回去:"我是党员,这些都是该做的。钱留着给村里的困难户买米买油,比给我强!"

2023年,五保老人周建华去世时无亲无故,是周焱良带着家人买来寿衣、搭起灵棚,守在灵前。"老人这辈子不容易,不能让他走得冷清。"出殡那天,他亲手为老人送上最后一程,让老人得以体面入土。

04党群鱼水情,暖心互动传佳话

十载耕耘,换得满村春风。去年,周焱良去外地探望子女,错过了春播时节。等他回来时,自家的地里早已被村民们抢着种上了红薯苗。"老周为咱们操了多少心,这点小事算啥!"村民周大伯拍着他的肩膀说。那一刻,老人的眼眶微微发红——他知道,自己种下的不仅是公益的种子,更是党群同心的希望。

"我如今年纪大了,还能为村里干几年?"周焱良常常这样自问。但古角村的村民们知道,这位"闲不住"的老党员,早已把"为人民服务"刻进了骨血里。从拆旧屋到护沟渠,从帮孤老到促建设,他用十年光阴写下最朴实的党员答卷:所谓初心,不过是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所谓担当,不过是把村民的难当成自己的难。

如今来到周井头,身后是整洁的道路、绽放的月季,还有偏偏起舞的蝴蝶——这,或许就是对周焱良老同志辛勤付出的最好写照。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黄俊杰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7/5a34de45d88ac11a9846b1f72527412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