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公安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狠抓队伍建设——
淬炼新时代公安铁军
年初以来,英山县公安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锚定“政治建警、实战强警、作风砺警”三大工程,创新实施“三强化三提升”工作法,推动队伍管理与业务能力双提升,全力打造公安铁军。
强化政治建设,提升队伍忠诚纯度
三级联动铸警魂。英山县公安局构建“党委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全警跟学”理论学习体系,2025年累计开展政治轮训2期、覆盖300余人次,实现“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学习格局。依托大别山红色资源,组织民警赴烈士陵园开展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仪式,筑牢公安姓党的政治根基。
党建赋能强治理。创新“党建+义警”模式,培育平安义警队伍900余人,构建警民联防基层治理网络。数据显示,城区“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明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建立科所队负责人政治纪实档案,将重大任务表现、廉政记录等纳入干部考核硬指标,倒逼责任落实。
纪律塑形筑底线。常态化开展以案释纪警示教育,截至目前已召开典型案例剖析会3场,组织观看《警钟长鸣》等专题片4次。创新青年民警廉政教育模式,通过“五四登山倡廉”“红色廉政馆实景教学”等活动,推动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实现民辅警违纪违法零发生。
强化能力建设,提升实战硬核指数
靶向培训补短板。打造公安大讲堂品牌,围绕执法规范化、应急处突等核心能力,开设酒驾醉驾案件办理、交通事故处理等专题培训4期,配套“案例剖析+模拟演练+考核验收”全流程闭环教学。巡特警大队创新最小作战单元训练模式,将森林防火、水域救援纳入日常科目,实现“战训合一”,在山火扑救中展现高效战力。
青蓝工程育新人。推行导师帮带制,为12名新警配备业务导师,通过一对一跟班学习、案例复盘等方式,助力新警平均办案周期缩短30%。组织35岁以下青年民警开展“双考并进”(业务知识+体能技能)考核,通过率达95%,涌现出多名业务尖兵。
科技赋能提效能。深化“情指行”一体化改革,建成新型网络犯罪研判中心,运用大数据破获电诈案件同比上升40%。创新“科技+宣传”模式,联合县总工会打造反诈小剧场,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覆盖群众超5万人次,预警劝阻成功率大幅提升。
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民生温度
品牌引领优环境。打造平安英山服务品牌,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在重点企业建立警务联络点,推行涉企案件快侦快办机制,2024年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0万元。创新“警企护航日”活动,优化涉企案件快侦快办流程,定期开展风险排查与法律培训,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精准施策解民忧。深化“235包联”机制,开展日访十户活动,全年收集群众诉求217条,解决率达98%。实施“便民利企十大举措”,推出户籍“跨省通办”“延时服务”等政策,优化交通管理措施,简化户籍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典型培树激活力。挖掘执法规范、服务群众先进典型,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矩阵发布事迹报道100余篇,联合融媒体中心宣传“优秀基层民警”故事,3篇稿件获央部级平台转载,15篇稿件被省级平台转载,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组织全警观看“公安楷模”邱建军事迹专题片,激发全警干事创业热情。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忠诚力量,在实战淬炼中锻造过硬本领,于为民服务中彰显初心使命。英山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双年驱动”(素质提升年+管理深化年)为引擎,持续擦亮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安底色,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让平安英山成为大别山南麓的闪亮名片。
作者 陈超 付桂
编辑 瞿慧一 何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