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蓝图指引下,三里畈镇依托特色资源、聚力实干担当,在乡村振兴中探索“三产融合”路径。近日,记者走进这片涌动发展热潮的土地,探访其以黑山羊全产业链、錾字石片区开发、苍葭冲文旅融合为核心发展实践,见证乡镇激活“产业筋骨强、乡村风貌美、百姓日子富”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在大别山黑山羊产业园,标准化养殖圈舍和智能化饲喂系统有序运转。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群众”模式,构建起“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全链条格局,形成从养殖、屠宰到精深加工的完整链条,开发出黑山羊休闲食品、滋补保健品等系列衍生品,实现“卖鲜品”到“卖商品”的价值跃升。
三里畈镇錾字石村5组村民 熊高潮 我把土地流转给产业园,每年有租金收入,在园区打工每月拿4000元工资,年底还能拿到村集体的股金分红,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目前,产业园已带动全镇12个村发展黑山羊养殖,养殖规模突破2万头,吸纳30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集体分红获得收益,还吸引了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的产业生态闭环。
三里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罗威 大别山黑山羊是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近年来三里畈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创新联农带农发展机制,围绕三产联动,擦亮地标优品名片。一是做强供应链。大力支持黑山羊产业园建设,目前产业园年出栏黑山羊近10万只,年产标准化饲料5万吨、有机肥1.5万吨。二是延伸产业链。通过“精深加工”和“羊旅融合”双向发力,目前已开发羊产品53种,同“盒马鲜生”等高端市场达成深度合作协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三是提升价值链。我们坚持品牌赋能,通过“线下主体”和“线上平台”同步发展,一年来,“锦秀羊”品牌产值突破3亿元,“柿里牧歌”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
錾字石片区借“四县交界、四镇同城”区位优势实现蜕变,打造集农业生产、文化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柿里牧歌”农旅融合休闲区。通过“合作社+能人+农户”模式,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甜柿均价从每斤3元升至8元,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同时,片区深度挖掘甜柿文化,举办“甜柿采摘节”“柿文化研讨会”“柿主题摄影大赛”等活动,推动“农业+文旅”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农旅综合收入2000余万元。
三里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罗威 在“柿里牧歌”农旅区,游客赏柿景、品羊汤已成为常态,近年来,我们重点从“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利益共享”三个维度发力,推动片区从“单一农业”向“融合发展”跨越。
一是坚持做大优势资源,夯实产业根基。我们以“四镇同城”的区位优势为纽带,统筹保护和开发,形成“春赏柿花、夏乘荫凉、秋摘甜柿、冬品羊汤”的全季景观,让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引进企业规范运营,激活发展动能。通过“招大商、引强才、聚人流”三措并举,构建市场化运营体系。招引上禾文旅同国有投资平台合资运营园区,去年成功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仅甜柿节期间就吸引游客3万人次。
三是优化利益分配,让群众共享成果。我们创新构建“国企搭台、民企唱戏、村集体牵线、农户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农户既能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得薪金,又能通过集体分红得股金、销售产品得现金,真正实现“一份资源、多重收益”。
苍葭冲作为“荆楚家学第一村”,正以“以文塑旅、以旅促农”为路径,探索古村落保护与文旅开发的共生模式。走进苍葭冲,传统民居与现代文旅设施相得益彰,非遗手工作坊、乡村博物馆、精品民宿错落有致。
苍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丁映森 我们在保留村落原真性的同时,植入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里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罗威 苍葭冲被誉为荆楚家学第一村。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为先的原则,把留住古村落的“形”与“魂”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保留青瓦白墙的原生风貌;另一方面,深挖“家学文化”内核,让游客在体验古法酿酒、手工竹编等项目时,能触摸到荆楚文化的根脉。在业态创新上,我们着力打破“单一观光”模式,构建“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立体生态。目前已联动周边5个村,开发“研学旅行专线”“亲子农耕体验营”“非遗手工研学课”等特色产品,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研学团队1.2万人次。同时,农户通过景区餐饮、住宿、向导服务年增收超2万元。
从黑山羊产业的全链突围,到甜柿品牌崛起,再到苍葭冲文旅破圈,三里畈镇以“干字当头”的实干精神,构建起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三里畈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罗威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片区项目建设,做好“羊、柿、泉”结合文章,推动地标优品、传统文化、温泉康养等地方“好资源”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以实干担当为建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先行区贡献三里畈力量。
来源:罗田全媒
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