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春生与家乡的深情互动——让门窗产业在红安落地开花

2025-07-18 11:38  

在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内,湖北新辉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机械设备的运转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专注地对一批即将发往武汉的防火门产品进行最后的出厂质量检测。

董事长古春生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车间巡视,看着这些承载着安全使命的产品,他的眼中满是自豪。从武汉街头的门窗小店,到如今红安经济开发区里年产值数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古春生用25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令人赞叹的返乡创业传奇。

乡情召唤引归途,矢志回乡启新业

2000年,怀揣着创业梦想与勇气,古春生在武汉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征程。2009年,他创立了武汉新辉翰博工贸有限公司,专注于非标准防盗门的生产。在商海的激烈竞争中,古春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到行业的发展趋势。2012年,他果断进军防火门行业,并将其确立为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决策,为企业日后的腾飞埋下了种子。

2014年,对于古春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彼时,红安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向在外打拼的能人志士发出回乡创业的诚挚号召。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安人,古春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眷恋被瞬间点燃。“红安是我的根,我一直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古春生回忆道。当红安县机关事务局领导赴武汉招商,热情洋溢地介绍红安独特的地理交通优势与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时,浓浓的乡情涌上心头,让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

随后,古春生在红安县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正式创立湖北新辉门业有限公司。

回到家乡后,古春生深知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2023年以来,公司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建筑、数字化转型和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品质门业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新辉门业积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销售总监何勇自豪地介绍:“我们每年投入300多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致力于研发各类防火门、防火窗、防盗门、卷帘门等。凭借不懈努力,公司获得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众多荣誉称号。”

建厂投产聚能量,稳步拓展铸荣光

从企业注册到征地等前期工作,古春生深切感受到政府对企业无微不至的支持。

2014年1月23日,古春生与红安县委县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仅仅半年后,项目便破土动工;同年12月,一期的办公楼、厂房及宿舍就已拔地而起。趁着春节放假的时机,他将武汉工厂的设备全部搬迁至红安新厂,真正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红安速度”。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红安县委县政府的鼎力相助。在项目建设、用工对接以及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红安县委县政府和招商单位都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政府各部门主动服务,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古春生感慨。

企业从武汉搬迁至红安后,部分员工子女面临转学难题,红安高新区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积极协调联系学校,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市场监督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助力企业利用发明专利质押贷款500万元,并争取到一定的财政贴息,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经过多年的稳健发展,新辉门业已发展成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以湖北为核心,业务范围辐射江西、湖南、河南等周边省份,与武汉城建集团、华润置地、保利置业、万科地产等众多国内大型头部房地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带动就业促发展,投身公益报桑梓

从创业初期的20余人小团队,发展到高峰期260余人的规模,且90%以上员工为红安籍,新辉门业不仅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园区及周边的就业,还为红安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今,公司一期、二期已顺利竣工投产,三期100亩征地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在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古春生始终牢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尤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向红安县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2021年,他牵头园区企业向红安县永佳河镇捐赠价值6万元的物资,助力当地筑牢抗疫防线;2022年,上海疫情严峻之际,古春生心系在沪同乡,向上海红安商会捐赠两大卡车红安特产及防疫物资。

此外,古春生还大力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他出资为家乡上新集镇古家湾修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修建乡村公路400余米,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在公司内部,古春生设立了员工子女教育奖学金,鼓励员工重视子女教育,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与温暖。

【创业者说】

在乡土上浇筑产业梦想

作为红安走出来的创业者,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事业高度,离不开脚下土地的滋养。创业初期在武汉打拼时,我常常思考:如何让门窗生意突破地域局限,实现技术与规模的双重跃升?这个答案,最终在家乡的热土上找到了。

返乡建厂并非易事,最大的挑战来自思维的转变。从城市里轻资产的贸易模式,转向家乡重资产的生产制造,意味着要重新搭建全产业链体系。记得引进首条智能门生产线时,团队既缺乏经验,又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我们带着技术骨干跑遍先进企业学习设备操作,让我们啃下了技术升级的硬骨头。

红安的产业生态给了企业独特的成长土壤。当地政府牵线搭桥,帮助我们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解决了防火材料研发的技术瓶颈;周边配套企业的崛起,让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了。这些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返乡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家乡共成长的双向奔赴。

我始终认为,企业家的成就感,不仅在于企业的营收数字,更在于能为家乡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乡亲们创造工作机会。

如今,看着车间里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想到这些产品正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未来,我们计划建设门业技术研发中心,不仅要研发智能安防系统,还要探索绿色建材的应用,把新辉门业打造成行业标杆。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婷 通讯员 方杨 胡秀红

编辑:龚丽君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7/5cc9bdc74b9801d05fd599ba0dd046b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