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子”破题 以实干筑基

©原创   2025-07-31 09:40  

浠水县清泉镇关帝庙中心警务室创新基层治理——   

  以“三子”破题 以实干筑基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基层警务如何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从“单打独斗”迈向“多元协同”?浠水县公安局清泉镇关帝庙中心警务室以“换脑子、定盘子、下锥子”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筑牢警务防线、提升治理效能、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新路径。    

 换脑子:理念革新激活警务内生动力    从“打击为主”到“预防为先”的重心转移,是关帝庙中心警务室理念革新的内核。    

过去,面对复杂治安形势,警务工作多聚焦于案件发生后的打击处理,虽能惩治犯罪,却难以从根源上减少隐患。   

 如今,警务室将“治未病”思维贯穿始终:通过分析近3年辖区警情数据,精准锁定侵财类案件高发时段与区域,提前部署防控力量;针对邻里纠纷等易升级矛盾,建立“预警—介入—调解”全链条机制,将95%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警务模式的“物理整合”与“化学融合”同步推进。打破以往“一警一室、各自为战”的分散格局,将辖区5个独立警务室的12名警力整合至中心警务室,实行“集中办公、分片负责、全域联动”模式。通过每日晨会互通警情、每周研判共享信息、每月复盘优化策略的联动机制,警力响应速度提升40%,复杂警情协同处置效率提高50%。   

  定盘子:“三联三防”构建立体防控网络  

 “联社区、防盗窃”织密安全防护网。警务室与社区居委会成立联合防控专班,推行“三化防控”:巡逻防控动态化,根据商户营业高峰、居民出行规律,制定“午间商铺重点巡、夜间小区加密巡、凌晨背街突击巡”的弹性路线,提升见警率;技防推广普及化,联合社区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门磁,协调物业升级高清监控,辖区重点区域监控覆盖率100%;宣传教育常态化,每季度开展“防盗小课堂”,用身边案例讲解防范技巧,2024年辖区盗窃案件同比下降45%。  

  “联网格、防诈骗”筑牢财产安全墙。依托辖区8个网格,建立“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的防诈宣传队。通过“三精准”工作法提升实效:精准识别,联合网格员梳理辖区易受骗群体,建立分类台账;精准宣传,针对老年人讲“冒充子女借钱”案例,对宝妈讲“刷单返利”陷阱,全年开展靶向宣传136场;精准预警,网格员发现“有人上门推销高价保健品”等可疑情况后,通过微信群10分钟内反馈民警。2024年成功拦截诈骗行为17起,为群众挽回损失20余万元。  

  “联校园、防事故”守护成长安全线。与辖区中小学、幼儿园构建警校共育机制:打造“安全第一课”品牌,民警化身法治副校长,用情景剧、VR体验等方式讲解交通规则、防欺凌知识,全年授课42堂,覆盖学生3200余人;建立高峰护学岗,在早7点、晚5点等时段部署警力,规范校门口接送车辆秩序,查处违规停车120余起。     

下锥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民警带着“民情日记本”走街串巷,全年累计走访居民1200余户,记录群众诉求326条。针对“老小区没有充电桩,电动车乱拉线充电”的问题,联合社区协调物业建成3处充电棚;得知“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推动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并安排民警定期辅导;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代办身份证、居住证27张,调解漏水、噪声等邻里纠纷53起。  

  如今的社区里,群众遇难题会主动找社区民警,发现可疑情况会及时报警务室。民警走访时能准确喊出居民姓名,居民见了会笑着打招呼,警民关系更为融洽。  

  从理念革新到模式创新,从精准服务到情感交融,浠水县清泉镇关帝庙中心警务室的“三子”实践,不仅筑牢了基层警务防线,更探索出一条“警务围着民意转、治理跟着问题走”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作者 李少明

编辑 瞿慧一 何国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