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围起来是要修高架吗?” “怕不是要建地铁吧?”从2025年2月起,漕河四路沿线因围挡施工的场景引发市民热议。
这是蕲春县住建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推进城区排水设施改造,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具体体现。
创新工艺与管理:把对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FUTURE
“以前一到雨季,这条路积水能淹到小腿,出门都要绕着走。” 漕河镇新天地酒店员工王欣欣的吐槽,正是周边居民多年的困扰。漕河四路(齐昌大道至文昌大道段)沿线污水管道年久失修,多处脱节、塌陷,每逢强降雨便内涝严重。
此前,围挡施工还引发了市民对“建高架、修地铁”的猜测,而真相则是一场关乎民生的“地下革命”——2025年初,蕲春县委、县政府将此路段改造列为年度重点民生项目,县住建局迅速组建专班,敲定“雨污分流+智能管网”综合治理方案,一场破解内涝难题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我们用的顶管施工工艺,不用大面积挖路。”湖北富景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棋介绍道。这种地下精准铺管技术,将交通影响、施工噪音和扬尘都降到了最低。同步启用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与质量,让施工全程可控。
昼夜奋战与阶段成果:
用实干回应群众期待
FUTURE
5月的蕲春烈日炎炎,施工人员却在错峰作业中连轴转。“有时候干到深夜,就是想少耽误市民出行。” 5月20日,漕河四路广场西区京九一路至漕河四路桥段1.2公里主干道顺利刷黑通车,让居民提前享受到改造红利。
这项工程正朝着既定目标冲刺,届时将彻底终结片区内涝历史。
全域治理与系统攻坚:织密民生保障网FUTURE
漕河四路改造只是蕲春治涝体系的缩影。近年来,县住建局通过“两河”整治、背街小巷改造,打通30余处“断头沟、淤塞沟”,整治七里桥、实验小学等7处易涝点,清疏管道49.8公里,构建起“源头减排+管网排放+应急保障”的治理体系,改造路段已实现暴雨积水快排快净。
更大的民生图景早已展开:雷溪河片区污水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加速推进,目前完成25%,2026年春节前竣工后,将解决38个小区、5.4万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收集问题;蕲春一中迁建配套的兴智路、白河路,1公里双向四车道已完成90%施工,计划秋季开学前通车,既畅通校园交通,又惠及周边居民。
从地下管网升级到地上道路畅通,从排水防涝到城区路网建设,县住建局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将优良作风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周调度、月考评”机制狠抓实效,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扛牢担当,在攻坚重点工程中展现作为,用一个个民生项目让宜居愿景照进现实,持续开创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住建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