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野洼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野菜葛根是我粮,共产党是亲爹娘......”7月30日下午,麻城市革命歌谣非遗传承人梅仙桃的歌声,在黄冈高新区管委会报告厅内响起,将150余名听众带回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从革命歌谣里的赤诚守望,到火场救援的挺身而出,从车间技改的精益求精,到团队协作的攻坚破难……这场由黄冈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弘扬大别山精神 聚力支点建设”黄冈市“好人进企业”大思政课,让大别山精神在平凡岗位的坚守中焕发新生。中国好人、劳模代表们用实干故事诠释大别山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能。
溯源初心
从烽火岁月里长出精神的根
活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合唱中拉开序幕,雄壮的歌声里,是对革命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初心使命的重温。
“哪朵葵花不向太阳,哪个亲人不心向共产党”,梅仙桃的歌声刚落,报告厅内便响起掌声。这位非遗传承人又轻唱:“郎在前面走喂,我在后面跟嘞,郎去参军我送行嘞......”这首《望郎归》,讲述着“大别山上七枝花”的泣血守望——百年前,麻城七位年轻女子同日送新婚丈夫当红军,一等二十年,最终等来的却是烈士证。
“她们中年龄最大18岁,最小的16岁,结婚最长的四个月,最短的12天。为了慰藉相思之苦,她们共同编了《望郎归》。”梅仙桃深情讲述。“望郎归来抱儿孙嘞……”当这句歌词从梅仙桃嘴中轻轻唱出,台下有人悄悄抹了抹眼角——谁都知道,那七位姑娘最终没等来这句话。革命年代的坚守与奉献深深打动听众的心。
而共产党员万永达为保护地下党员名单,将钥匙吞入腹中英勇就义的故事,更让“坚守信念、紧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有了具象注解。
“我们细细品味这些歌谣,就会发现每一句歌词都饱含着战胜困难的豪情和决心,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夏慧教授在微党课中深刻解读跨越时空的大别山精神内涵。
“从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托肠血战’的壮烈,到红四方面军‘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的呐喊,再到‘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无不印证着大别山精神的内核。”夏慧解读道。
榜样引领
从平凡岗位中传递精神火种
当历史的硝烟散去,大别山精神如何在当代传承?六位来自不同岗位的奋斗者,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
“让我来!”中国好人、麻城市乘马岗镇执法队员陈赛超的讲述从一场生死救援展开。面对煤气罐即将爆炸的险境,这位退役军人两度冲入火海,烫伤的双手托起群众安危。“当兵的人,骨子里永远是个兵!”他声音铿锵,“手上烫出的水泡终会痊愈,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大别山精神的信念历久弥坚,为人民服务的火焰永不熄灭!”
湖北千川门窗有限公司的何勇,带着四川广元口音:“红安的红色故事感染了我”,这个全国轻工业劳模,九年带出40多项专利,把出材率提了15%,更带动113户贫困户脱贫。他说,“把每扇门窗当作作品打磨,就是对‘不胜不休’的践行。”
从普通数控操作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曾华,用7项专利、1800万元效益诠释了“干一行精一行”。“师傅说‘把简单事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这位湖北鸣利来公司的技术主管说:“把根扎进岩石才能抗住风雨,这就是‘勇当前锋’的劲头。”
全国劳模、湖北鸿路钢结构有限公司机器人操作工王峰,用70项发明为公司降本520万元。他改装废弃焊丝盘、设计机器人夹具,让危险工序变为安全流水线。“一线工人也是创新的主力军”他将车间变课堂,手写笔记被工友誉为“创新宝典”。
全国劳模、稳健医疗的方俊在油污与噪音中坚守水刺车间16年。改造收卷设备年省十万元、创新吸网装置提效20%,支撑他的是童年听过的红军故事:“再苦再累的事总得有人干,把简单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每个包裹都是‘蕲艾名片’。”湖北蕲仁堂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清的讲述,展现了集体传承的力量。这个荣获“湖北工人先锋号”的仓库打包组,在订单激增时仍坚守11个环节的核对流程,用“老带新、边打包边复核”的协作模式,诠释了“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内涵。
创新表达
让精神伟力转化为行动接力
活动打破传统宣讲模式,通过“微党课+故事宣讲+访谈互动+文艺表演”的多元形式,让大别山精神可听、可感、可学。
红歌联唱《八月桂花开》《映山红》《十送红军》刚落,一场聚焦“创新与坚守”的访谈便引发共鸣。
夏慧认为,大别山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口号”,而是我们日常行动的“指南”。“传承大别山精神,关键是把精神内涵变成工作生活的习惯。新时代弘扬的大别山精神的‘密码’就是:平凡岗位+不服输+敢担当=支点建设的‘硬支撑’。”这番解读,让听众明晰了精神传承与支点建设的结合路径。
活动在黄冈市博物馆带来的诗朗诵《脊梁》中达到高潮,铿锵之声震撼全场:“他们以创新为笔,以奋斗为墨,推动黄冈谱写支点建设奋进新章!这正是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最铿锵的回响!” 经久不息的掌声里,涌动着感动,更升腾起行动的决心。
“这些榜样让我懂得大别山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精益求精的操作、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坚持中,坚守岗位就是传承精神。”黄冈高新区管委会化工园工作人员黄野深受触动。
湖北科峰智能传动人力资源部经理陈婷感慨:“好人的坚守、劳模的奋斗,闪耀着平凡中的伟大。这份感动催我奋进,在日常中传递温暖与力量。”
两个小时的活动中,老故事与新奋斗共振,让大别山精神既见历史厚度,又具现实温度。
当坚守信念化为技术攻关的执着,团结奋斗成为车间协作的常态,勇当前锋变成岗位创新的自觉,支点建设就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编辑 | 陈爱武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商中胜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庆萍 李娇),图片:记者熊文博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