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46米!黄冈王明杰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

2025-08-07 10:08  

7月31日早上8时,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峰顶,12名登山者的身影与一抹中国红交相辉映。这支由全国多地户外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历经18天风雪淬炼成功登顶,其中唯一的湖北籍成员——来自黄冈户外运动爱好者王明杰,用脚步将家乡的名字刻在了这座极高峰的冰雪之上。

慕士塔格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座著名山峰,因山体覆盖数百米厚的冰川,且常年刮着7级以上高空风,被国际登山界称为“7000米级山峰中的冰川之父”。此次登山队成员来自内蒙古、银川、广州、重庆等地,均有多年高海拔登山经验,王明杰是其中唯一的黄冈人。

“和专业队友一起科学拉练,比猛冲靠谱得多。”王明杰说,团队在大本营的大帐篷里同住,常交流适应高海拔的经验。

7月20日,他们从海拔4400米的大本营出发,首次拉练便将睡袋、连体羽绒服等物资背运至5400米营地。7月22日,第二次拉练至5800米,次日再攀数百米后返回大本营。当天山上风速达每秒50至60米,远超安全阈值,条件十分恶劣。

王明杰介绍,两次拉练以“适应+休整”为主,让身体逐步适应海拔,避免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反应,整整持续10多天,为冲顶蓄力。

7月28日,队伍正式开启冲顶征程。7月31日凌晨2点,他们从海拔6900米的营地出发,在零下40多度的极寒中冲刺——手不敢伸出袖口,脸被冻得通红,体力消耗巨大到几乎全天无法进食饮水。“高海拔地区凌晨气象最稳定,是最佳窗口期,中午后天气会骤变,所以登山多在半夜进行。”王明杰解释道。

攀登的艰难远超想象:负重10公斤在雪山上行进,脚下是牦牛踩出的羊肠小道,随时可能遭遇冰雹、落石;体能与食欲陷入恶性循环,“越没体力越吃不下,越吃不下越没力气”;“每一天都难熬,最后冲刺那天尤其极限。”王明杰说,登顶后他们立即下撤,海拔骤变带来的不适让每一步都异常沉重。

“站在峰顶那一刻,看着远处雄伟壮观的雪山群峰林立,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了。”王明杰笑着回忆,“这种壮阔,只有亲身站在峰顶才懂”。

这位黄冈健儿的登山梦,始于家乡的山野。他从小热爱户外运动,每周爬山、跑步,每年参加黄冈半程马拉松,还曾在大连挑战100公里越野跑。“为这次攀登,我特意增重储备体能。”他说,攀登中根本无暇赏景,直到下山才发现,高海拔的每一处风景都独一无二。

此次登顶,对王明杰是场深刻的自我考验。“以前没经历过这么难的攀登,现在知道了自己的极限和弱点。”他坦言,这为未来挑战更高山峰积累了经验——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一两年内冲击珠峰或其他8000米级雪山。

身为黄冈人,他走到哪都不忘为家乡“打广告”。“我家在白潭湖边,常看到‘大美黄冈 此心安处’的标语,就特意做了宣传横幅带到慕士塔格峰峰顶。”下山后给父亲打电话时,父亲看着他被晒得变形的脸心疼不已,他却笑着说:“没事,都是值得的。”

对于想尝试雪山攀登的普通人,王明杰的建议很实在:“别随随便便上,先从四五千米的雪山体验,安全永远排第一。”他强调,高海拔攀登需专业准备,不仅是体能,还有装备、证件和对环境的敬畏。

“户外运动是乐趣,更是修行。”王明杰说,就像登山时“慢就是快”,每一步踩稳了,才能走得更远。从黄冈山野到慕士塔格峰的冰川之巅,他用脚步丈量热爱,也让“黄冈力量”在雪山之巅闪耀。 

编辑 | 李奕漫  初审 | 叶涵莹  终审 | 钱芳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婷 李奕漫)

发布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8/1db6d85cff9adcedff4eb0aa1138b0b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