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2025年红莲型杂交水稻良繁基地建设暨国际合作推进会在罗田举行。来自巴基斯坦、越南、印尼等地的外宾及国内外种业企业代表齐聚罗田,共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屈文谦,黄冈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银芬,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李泽福等省市领导及专家出席会议,罗田县委副书记、县长周黎主持会议。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实地考察了罗田县红莲型杂交水稻繁育基地与仓储加工基地,亲身感受了罗田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中的坚实基础与强劲实力,并共同见证了“罗田现代水稻种业产业园”与“李泽福专家工作站”的正式揭牌。这两大平台的成立,将为罗田杂交水稻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红莲型”杂交水稻是由原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为领军人物的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利用海南的“红芒”野生稻与江西的种植稻“莲塘早”杂交创制而成的水稻良种,是湖北省原创科研成果。
河铺镇“红莲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育有“珞红优”“升两优”“丰两优”等系列三十多个新品种。其中“珞红优1564”是绿色、高效新品种的典型代表,海南大学鉴定其耐盐特性显著,将其确定为优质稻“种粮一体化”重点推介品种。2025年8月7日,武汉大学和罗田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对罗田1200亩集中连片“珞红优1564”杂交水稻制种田开展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311公斤。
目前,罗田制种基地年产量500万斤,营收近亿元。产自罗田的“红莲型”稻种不仅畅销湖南、江西、福建等华南稻区,且在菲律宾、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会上,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湖北金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制种企业与罗田县人民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并现场签约。
来源:罗田全媒体
编辑: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