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说理有去处 纠纷就地解

2025-08-12 10:15  

8月4日,“叮咚”一声,收到微信转账提示,陈师傅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没想到,这么快拿到赔偿款。感谢你们,为我的事儿费心费力。”

事情的起因是,陈师傅受雇在某处维修改造工地务工,开铲车施工作业时不慎扭伤了腰,医院诊断为尾椎骨粉碎性骨折。“包工头”将陈师傅送到医院后就失联了,电话打不通。

眼前是医院的催费,家中还有年近耄耋的母亲无人照料,陈师傅躺在病床上心急如焚,打电话向社区网格员求助。

群众诉求无小事。黄州区赤壁街道宝塔社区收到线索后,第一时间安排网格员上门探望陈母,送去米、油、菜等生活必需品。同时,联动事发地社区找业主方和施工方核实情况,制定调解方案。但矛盾双方分歧太大,调解陷入僵局。

市综治中心通过每日研判发现,此件矛盾纠纷存在激化失控风险,为实质性化解矛盾,尽快定分止争,启动联动机制——协调卫健部门,让医院暂缓催缴费用,确保陈师傅得到及时救治;督促黄州区综治中心、赤壁街道综治中心做好调处工作;明确陈师傅居住地宝塔社区、事发地毛坊社区,分头做矛盾各方工作;邀请律师、人民调解员向各方释法明理,摆出类似赔偿案例,提出协商建议;要求社区网格员每日上门,探望、照料陈母。

“以前遇到这类纠纷,群众要么多头跑讨说法,要么走诉讼程序,耗时又耗力。有了综治中心,群众遇到事儿有地儿说理、有人解‘疙瘩’。”市综治中心主任王子林说,如今,依托“综治中心吹哨、职能部门报到”机制,解纷力量围着群众转,跑出了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

经联合调解,8月4日,业主方与陈师傅签订调解协议,并当场给付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34000余元。日前,陈师傅已康复出院,将一面写有“为民服务好公仆,排忧解难似亲人”字样的锦旗送到社区,感谢多方帮助。

这场纠纷的高效化解,是我市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工作站)高标准建设、规范化运行结出的硕果。

在市区一体综治中心,18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集纳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受理、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多项公共服务;在县级综治中心,公检法、司法、信访、人社、妇联等7个部门以及高频事项部门“常驻”,其他部门和有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常驻、轮驻、随叫随驻;在乡级综治中心整合基层政法单位、信访等部门力量,落实“1+4+N”矛盾纠纷联调联处工作机制,对群众诉求实现“一站式”服务;在村级综治工作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统筹人民调解员、治安中心户、网格员、平安守护员和驻村律师等资源,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与风险隐患。

“我们着力打造一站式多元化解平台,让群众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王子林说,从市级到村居,四级综治中心(工作站)层层联动,形成紧密协同的社会治理网络。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我市进一步完善落实三级政法委书记(政法委员)周研判、“1+4+N”联调等机制,形成“排、研、交、办、督、结、访”全流程,提高矛盾处置效率;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让“有矛盾找综治中心”成为社会共识;打造独具黄冈特色的婚姻家庭、企事业、交通事故、物业纠纷、消费纠纷、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培育“黄梅三哥”“老王调解工作室”“银辉调解工作室”“老孙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水平。

依托四级综治中心(工作站),今年上半年,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以上,有效防范矛盾风险演变成现实危害。

编辑 | 叶涵莹  初审 | 李奕漫  终审 | 钱芳

来源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瞿慧一 通讯员 卫东元)

出品 |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8/ed465ff2e7b1215670c8f63c0c66ee4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