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武穴市农水集团“农水之星”宣讲比赛中,武黄湖生态公司选手生动展现的生态产业升级实践斩获佳绩。这家拥有武山湖2万余亩水域经营权的国企,正以总投资约9亿元的重点项目为引擎,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作为曾年捕捞成鱼400万公斤的华中水产龙头,武黄湖生态公司在生态保护升级中面临转型阵痛。在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公司探索出转型路径:生态养殖激活一池春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开启生态产业化新征程。通过探索“人放天养”生态养殖模式,严格管控12项水体检测指标,其“武山湖”“吴头楚尾”品牌鲜鱼溢价超30%;整合4家湖库企业成立“农水鲜链”联盟,在武汉、重庆等地布局直营渠道,品牌价值年均增长300余万元。同步实施的120万尾鱼苗增殖放流,推动武山湖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IV类,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
当前,公司全力推进两大生态项目,双轮驱动擘画发展蓝图:投资约5亿元的武山湖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重点实施清淤疏浚与“水下森林”生态系统重建;投资约4亿元的武山湖生态旅游服务中心(一期)项目,将建设城市会客厅、四季游线等文旅设施。两大项目将于今年9月开工,建成后将构建“生态治理打底、文旅场景创新”的发展架构。
坚持立足生态增效,多维拓展释放生态价值。转型成效已显: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329万元,同比增长64%;利润总额359.88万元。通过-196℃液氮锁鲜技术,鲜鱼利用率从70%提高至95%;依托常态化水质监测与多元产业布局,形成生态渔业、环境保护、文旅开发、特色服务四大板块,其中生态渔业贡献65%营收。发展成果惠及沿岸群众,郭应龙社区通过“租金+股金”模式,将1400亩滩涂改建为湿地保护区,村民既务工又分红,人均月增收3000元。
“预计2025年实现湿地植被覆盖率超80%,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带动周边20.9平方公里区域价值提升。把‘治水兴城’经验推广到华阳河流域,让生态资产成为共富资本!”公司董事长潘阳兵表示。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朱少敏 苏鹏 何华杰
编辑: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