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杨乡李坳村,一间充满温情的“爱心食堂”正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新去处。这里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用餐问题,更成为凝聚民心、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平台。通过小小的“一餐饭”,李坳村探索出了一条乡村善治的新路径。
“爱心食堂”惠民生
暖胃更暖心
近日,绿杨乡李坳村的爱心食堂正式开门营业,这个惠民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李坳村村民 李仇美:爱心食堂的饭菜既实惠又新鲜,过来吃饭既免了自己做饭的麻烦,又能跟老朋友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吃完饭还能到村民活动室休息娱乐,比在家里心情舒畅多了!
每天清晨和中午,爱心食堂都会准时为村民提供营养均衡、价格亲民的热乎饭菜。食堂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给予餐费减免;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还提供上门配送服务。
村民 李文全:天气太热了!我们早上出去做事,中午到这里来就方便一点。这里价格很优惠,味道很不错。
村民 李慕豪:我暑假每天都来,这里的饭菜都很好吃,最喜欢的是土豆丝,还有红烧鱼。
聚民心促治理
共建和谐乡村
爱心食堂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用餐需求,更成为激发邻里互助,凝聚村民合力的平台。筹建之初,村民自觉募集部分启动资金;开业后,村民们轮流帮忙做饭,或者自发捐赠大米、面粉、蔬果等食品,呈现出一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景象,徐阿姨就是经常到爱心食堂帮忙的一员。
李坳村2组村民 徐又新:村里成立了一个爱心食堂,两个人忙不过来,我是老年人没事做,天天来这帮下忙、做一点小贡献,炒下菜什么的。
村委会工作人员将村民们的志愿服务事项详细记录并积分,发放生活小礼品进行表扬激励,切实增强村民的志愿服务意识,形成良性“爱心循环”。
李坳村党支部书记 朱水水:开办爱心食堂,不仅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提供了一个能够聚集交流的场所,还能够发动村民群众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提高村民在日常村务中的参与程度。大家聚得多了,心就齐了,更能为乡村基层治理贡献新思路。
据了解,除了爱心食堂外,李坳村还建成了失能失智老人照料点,整合修缮了村民活动室和藏书2000余册的阅览室。这些便民设施的建成使用,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村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来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毛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