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29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分 钟
提起“大唐盛世”四个字,你会想到什么?是繁华的长安城、热闹的市集、异域风情还是锦绣诗篇?好消息:在电影《长安的荔枝》里都能找到。坏消息: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毕竟,《长安的荔枝》可不是什么浪漫史诗,而是一条漫长的“西天取经路”。考验一项不少,终点却不是真经,而是令人疲惫的一声叹息。普通小吏的出身、被篡改的文书、无法完成的任务、盘虬错综的朝廷势力以及五千里漫漫山海,都是李善德征程上的“拦路虎”。
李善德的影视形象。来源/影视剧《长安的荔枝》
长安的“荔枝”
无人在意,任世界孤立我
李善德出身明算科,放在今天是技术型人才,但在唐代就是标准的“基层小吏”。唐代取士制度重文,明算及第的地位远低于明经与进士二科,考出来的学子授官“从九品下”,因此到晚唐时期,“士子所趋,唯明经、进士二科而已。
既然不起眼,正好拉来背锅。于是李善德一边吃着大饼,一边接过鱼承恩画的“大饼”,天真地畅想美好未来。而当他揭开文牒上泛黄的“煎”字时,一切美梦轰然崩塌,随之被揭开的不仅是“荔枝使”背后的阴谋,还有藏在“大唐盛世”下的残酷现实。
荔枝煎变荔枝鲜的场景。来源/影视剧《长安的荔枝》
更为讽刺的是,在电影里,“荔枝”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符号。它历经千辛万苦才进入宫城,被摆在金盘里,与其他水果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最后贵妃也没有吃荔枝,可见荔枝转运只是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边角料,唐玄宗随口一提,大概转头就忘了。其中或许有敲打岭南的意味,或许还有右相杨国忠维护自身权威的企图。也就是在这时,李善德绞尽脑汁做出来的荔枝转运方案进入朝廷的视野。有了可行的方案,接下来可能就是荔枝转运“常态化”,荔枝使常驻,然后唐廷对岭南地区的掌控进一步加深。但这些利益纠葛和李善德本人统统没有关系。他要做的只是好好工作,保住饭碗和性命。
李善德的悲剧性也在于此。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他变成一个一切以任务为先的机器,奔波劳碌,险些丧命,到头来才发现一切都是大人物的游戏。终于抵达长安时,李善德满脸憔悴,青丝愁成了白发,身上的“班味”达到顶点,他怀里紧紧护着的最后一筐荔枝,鲜红饱满得像是刚从岭南枝头摘下,不远处木棉花正簌簌纷飞,橙红的花瓣落满青石板路。这鲜活的红与他鬓角的白、眼底的灰撞在一处,成了最刺心的对照。
荔枝。来源/维基百科
真实的“荔枝”
一枚去“班味儿”
在影片末尾,李善德在岭南遥望长安,全家被流放反倒让他因祸得福躲过了安史之乱。在重建的荔枝园里,李善德终于卸下重担,洗去一身“班味”,回归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想到自己: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争分夺秒,像李善德一样疲于奔命;为了提振工作效率,忙得像陀螺……但也无论是谁,都需要寻找自己的解药去治愈生活,洗去沉重“班味”,为此,现代人也是妙招频出。
生活太枯燥?来点儿“黑色幽默”:从谐音梗“禁止蕉绿”到生动形象的“躺平”再到“电子布洛芬”,年轻人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去班味”的机会。工作之余动一动,也能通过轻量运动缓解班味。这些小妙招使生活焕发神采,让生命始终保持“自我”的鲜香。
在《长安的荔枝》中,那一片红红的荔枝园曾为李善德带来过渺茫的希望。在真实历史中,荔枝也是去“班味”的魔法水果。让我们请出“园艺大师”白居易,他在任忠州刺史期间写下诗歌《种荔枝》: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这一年白居易已经年近五旬,外放多年,他通过种荔枝排解忧思,去去身上的“班味”。三百多年后,宋代书法家蔡襄则通过旅游休闲。蔡襄是闽人,又长期在闽地做官,他一边上班一边四处游历,实地考察当地的荔枝,写出传世史料《荔枝谱》。
在宋代,荔枝已不再高不可攀。人们制出荔枝合香,还发明出速溶饮料“荔枝膏”,冲泡后可以直接饮用。有趣的是,荔枝膏的主要原料中没有荔枝,却能模仿荔枝的香味,为了留住一抹荔枝香,宋人实在是煞费苦心。
影视剧中出现荔枝膏,来源/影视剧《梦华录》
想象一下吧:宋代人上班挨骂,回家换上荔枝味的衣服,点上荔枝香,再冲一杯沁甜的荔枝膏,整个人都被荔枝腌入味儿,一身班味散得干干净净。让人不禁感叹:还是老祖宗会享受!
在《长安的荔枝》末尾,荔枝园同样成为李善德的精神寄托:当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时,“荔枝”成了治愈的意象,托举起他的失望与无力。到今天,荔枝也治愈着我们,并且涌现出了许多创意吃法。在《长安的荔枝》大火后,以荔枝为原料的创意冰饮层出不穷:
荔枝+冰块=荔枝冰沙
荔枝+冰块+牛奶+茶包=荔枝冰奶茶
荔枝+冰块+气泡水+薄荷叶+青柠汁=荔枝柠檬水
荔枝冰奶茶。来源/维基百科
除此之外,还有茉莉荔枝茶、荔枝苏打气泡水等多种荔枝冷饮。近来,网友们还在社交平台上尝试荔枝新喝法:用荔枝调酒,自创出“荔枝绵绵酒”,一口下去不仅去班味,还能打通任督二脉。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荔枝+酒”的新模式怎么玩才好喝?
“泸州老窖冰中式荔枝绵绵酒”
一键解压,你有故事吗?
对于这个问题,泸州的酿酒师傅们有话要说。作为川酒发源地之一,泸州酒业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匠心的酿造,也始终秉承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此外,泸州不仅以酿造优质白酒闻名,还盛产荔枝,在历史上拥有一块赫赫有名的荔枝“飞地”。这片土地上,酒文化和荔枝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荔枝与酒的缘分由来已久。唐人喜欢以“荔枝佐酒”,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荔枝酒以其独特的果香和甜润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传统饮用方式中,荔枝酒多以常温或温饮为主。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者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对冰饮的需求正是其中之一。夏日酷暑难耐,工作更让键盘冒烟,这时候来上一杯冰饮,简直是“续命神器”。
在2009年,泸州老窖便推出“冰饮风尚”的创新品饮方式,此后又推出了“冰中式”这种独具匠心的中式特调方法,凭借视觉与味觉的双重冲击,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本次《长安的荔枝》大火,网友们又为“泸州老窖冰中式”注入了新的创意。泸州老窖醇厚甘甜,品质上佳。因此,许多网友都以其为基底,调制出美味的“荔枝绵绵酒”:鲜荔枝去壳捣碎投入白酒中,加入冰块和气泡水,将浓重的“班味”层层剥离,只余一个“满血复活”的自我。
荔枝绵绵酒
“泸州老窖冰中式”不仅保留了泸州老窖酒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让古老的酒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当绵延700余年的醇厚酒香遇上清甜荔枝,当底蕴深厚的古法遇上现代冰饮,激荡起一片冰凌凌的脆响,一场跨越时空的舌尖盛宴才刚刚启程。
有了新喝法加持,人们在茶水间偶遇时还能互道一句:“我有冰中式,你有故事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妨暂时给自己按下暂停键,让醇厚与清甜在舌尖交织,让微醺的惬意抚慰心灵。这滋味,就连“诗仙”李白喝了也得感叹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压力散尽不复来!
让长安的一抹荔枝香落入杯中,来一杯穿越千年的微醺,一键开启“解压模式”。被“班味”缠上时,与“泸州老窖冰中式”荔枝绵绵酒来一场相遇,这种美好不仅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你我,也属于那个已经在人生路上走丢了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