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痴人”陈小野:建乡村实验室为乡村振兴装“芯片”

2025-09-01 10:35  

他曾是广东省林业科学院的科研精英,却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身农业;他凭借现代组培技术,让中药材种苗成为乡村振兴的“芯片”。他,就是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野。近日,记者走进他的乡村育种实验室,聆听这位“育种痴人”如何用良种技术改写家乡农业的未来。

弃高薪 归桑梓

陈小野1984年出生于浠水,2009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6年前,他还在广东从事中药材种苗研究。陈小野的“逆行”缘于一次刺痛。2016年,在陕西镇安做技术指导的他,偶遇几位前来高价采购白芨种苗的罗田老乡,老乡的叹息像针扎进他心里。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小野:我们黄冈的中药材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中药材良种这块是个短板,很多农户只能全国到处求购,而且还经常上当受骗。

2019年,陈小野毅然辞去广东近80万元年薪的工作,带着积蓄回到浠水,创建湖北小野生物科技公司,联合6位生物学博士,在清泉镇金宝山村租用废弃板房,建起了乡村实验室。创业维艰,农业尤甚。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小野:创业初期,我们最难的是创造一个无菌环境。我们用塑料膜来杜绝那个霉菌,还淘了一些二手空调,自制一些臭氧消毒装置。

攻坚克难 苦尽甘来

尽管条件简陋,但陈小野的决心从未动摇。然而,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干出一番事业时,疫情、雪灾、冻雨等接踵而至。2022年初,一场暴雪压垮了大棚,损失近200万元。关键时刻,清泉镇政府和村两委伸出援手,他很快重振旗鼓,申请到项目资金,重新搭起大棚,提档升级实验室和车间。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小野: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们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人社部门服务靠前,为我们落实了就业创业政策。

实验室内,恒温环境下,数万瓶珍稀药材克隆苗茁壮生长。通过植物克隆技术,陈小野的团队成功攻克了金钗石斛、杜鹃兰等10余种大别山道地药材的繁育难题。如今,这座扎根乡土的“中药材兵工厂”已马力全开,以中药材良种“1+N”,即1个研发中心加N个育种基地,发展500多亩育种大棚,年育良种6000万株,技术领先全国。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小野:我们近两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原本的黄精籽育苗在全国它大概要8个月到12个月它才能突破这个休眠期。但是我们去年开始,黄精籽育苗技术只需要20到40天,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这个周期,而且育种萌发率从60%提高到90%多。

在清泉镇闫河村的百亩药材种植基地里,药香四溢,白芨、黄精等中药材长势喜人。64岁的闫河村村民闫春平在公司基地务工。目前,陈小野的公司已发展自育基地近500亩,良种推广超万亩,带动当地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

清泉镇闫河村村民 闫春平:多亏了有这个公司搞药材,我们村里的人都有活干,生活越来越好了。

此外,公司还与高校合作研发药食同源产品,如黄精枸杞饮、九制黄精,并联合本地种植大户,成立中药材合作联社。

良种“芯片” 振兴乡村


湖北小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小野:农业科技必须生于地、长于地。未来我们将继续延伸产业链,让大别山的“药芯”真正强起来!

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的陈小野正忙碌地穿梭在田间,测数据、取样本。这位从高校毕业的“育种痴人”,用良种为家乡中药材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如今,这座乡间实验室如同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种质资源与科研技术,一边连接着大产业、大市场,不仅让珍稀药材“重生”,更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来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琦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9/e46ad49fd8367d377008878c1ff8b96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