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好老师风采⑦刘莎:从无声世界到心灵回响,她用14年青春成为特殊孩子的“校园妈妈”

2025-09-07 08:31  

【编者按:近年来,黄州区教育系统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砥砺教师品格,涌现出了一批“四有”好老师,谱写了教育强区建设新华章。在2025年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黄州区教育局遴选了10位好教师代表,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

14年,从无声的世界走向心灵的回响。在黄冈市黄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刘莎老师用自己的青春与专业,倾听每一颗心的呼唤。这条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点滴积累的蜕变;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却有静待花开的坚守。

初心与坚守:在陪伴中点亮特殊人生

2011年,刘莎从西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怀揣理想步入特教领域。次年,刘莎入职黄冈市黄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并开始在职攻读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硕士研究生,于2016年顺利毕业。这段深造经历让刘莎更加系统地掌握了特殊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教学实践筑牢根基。

初入校园,硬件设施较为简陋,与刘莎理想中的特教环境存在差距。刘莎曾犹疑是否要留在这里,但老校长一句“这些孩子真的需要你”,同事们热情地帮助,以及孩子们用手语比出的“老师好”和清澈笑容,让刘莎毅然决定扎根于此。

刘莎担任听障班班主任期间,许多学生父母外出务工,他们不仅需要知识,更渴望陪伴与关爱。刘莎努力成为他们的“校园妈妈”。学生小琴因眼部疾病需连续半个月每日赴医治疗,刘莎主动利用午休时间陪护她,直至康复。她在作文中写道:“刘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这句真挚的话语让刘莎倍感温暖。另一位听障学生小顺敏感自卑,但对羽毛球充满热情。刘莎积极联系体育老师为他争取专业指导,并利用课余陪他训练。最终,他在省市级残疾人羽毛球比赛中屡获佳绩,并考入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自信。

更让刘莎欣慰的是,包括小琴、小顺在内的这批听障学生后来多数考入大学。那个夏天,他们回到母校,眼里闪着光彩,用手语告诉刘莎:“老师,我们考上大学了!”那一刻,刘莎热泪盈眶,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响。因在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刘莎先后被评为“黄冈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黄州区十佳师德标兵”。

转型与拓展:用专业守护每一颗心灵

随着听力医学发展,学校逐渐由听障教育转向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康复。刘莎承担起言语康复个训课和生活数学课教学任务,迎接新的挑战。

唐氏综合征患儿呈呈12年来从未喊过“妈妈”。在个训课上,刘莎运用专业知识对他进行系统训练,并指导母亲学习辅助方法。近两个月后,当他第一次清晰喊出“妈妈”,母子相拥而泣的时刻让刘莎深刻体会到特教工作的意义。基于这类语言康复实践,刘莎主讲的《小鸽子生日派对——g发音训练》一课荣获“湖北好课堂”省级一等奖。

在生活数学教学中,刘莎注重将抽象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情境中学习。2024年,刘莎执教的《认识3》入选教育部部级精品课,在智慧中小学平台展示,成为黄冈特教领域唯一获此荣誉的课程。

除了课堂教学,刘莎还担任《黄冈新闻》手语主播和黄州区残联手语培训讲师,积极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并为银行、社区等单位开展培训。公共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学习,能为听障人士提供更优质服务,这一切让刘莎觉得努力意义非凡,她也因此被评为“黄州区优秀残疾人工作者”。

收获与展望:以爱和专业静待花开

14年来,刘莎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副校长,从听障教育拓展至智障儿童言语康复与生活数学教学。刘莎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并在学校广泛应用,负责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还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常有人问,是什么让刘莎坚守特教一线至今?刘莎总会想起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时家长激动的眼泪,毕业生回校看望时脸上自信的笑容。那些温暖的片段,汇聚成刘莎前行不止的力量。

近年来,刘莎荣获“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州区优秀教师”等称号,2023年被聘为“湖北好课堂”特殊教育评委。然而于刘莎而言,最高的荣誉是见证无法说话的孩子说出第一个词、被认定“无法自理”的学生学会基本技能、被认为“没有未来”的生命绽放出独特光芒。

在黄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这片热土上,刘莎愿继续以爱与专业,为特殊儿童播下希望的种子。刘莎深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温柔以待,每一颗心灵都渴望真诚理解。从无声世界到心灵回响,这条路,刘莎无怨无悔。

编辑 曹慧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9/81300aaa9354994977e80be0666624c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