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风县雪山岭村白茶基地里,孙小林正对着手机镜头直播带货;蕲春县的调解室中,邓迟生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近日,2025年第一批“黄冈好人”名单正式公布,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凭借敬业的坚守、助人的热忱、真情的恪守,成为黄冈大地上最动人的“微光”。
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践行中,把平凡小事做成了温暖日常,将点滴善意聚成了向善力量,不仅照亮了身边人的生活,更以榜样之力为黄冈注入了崇德向善的精神养分,让文明新风在这片土地不断传递。
坚守岗位:以初心铸担当,用实干写答卷
“返乡不是退路,是责任。”2008年,孙小林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到雪山岭村。为带动村民脱贫,他带头试种白茶,打造种植加工产业链,创新“土地入股+务工就业”模式,让2400亩白茶成为115户村民的“致富茶”。如今,曾获省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荣誉的他又化身“网红书记”,直播推介白茶、油面等60余种农产品,让山货走出大山。
在乡村振兴一线,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龚正元,曾荣获省第三届最美社区人,是乡亲们交口称赞的“辣椒书记”。临近退休,他未守熟悉岗位求安稳,主动请缨任丁司垱镇丁司垱村驻村第一书记。他扎根乡村,勇挑重担,以发展红辣椒产业为突破口,带领村民将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化、品牌化产业,种植面积由30亩扩大到150亩,带动60余户村民增收。
在基层调解战场,蕲春县调解员邓迟生创新“五心”工作法,5年间化解纠纷200余起,成功率超96%,深夜调解鱼池噪声、4次介入离婚诉讼等案例被传为佳话;黄梅县调解员蒋三华深耕调解事业44载,总结“接、听、问、析、调、和”六字法,成功化解3000余起纠纷,成功率达99%,乡亲们亲切唤他“三哥”。
在非遗传承阵地,武穴市岳家拳第26代传承人张业金34年坚守,1991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岳飞文武学校,打破家族传承壁垒,培养千余名国内外教练员;罗田县东腔戏传承人盛翠平从13岁巡演至今60载,自费建团、抢救整理120部传统曲目,推动东腔戏进校园,授课超500课时,培养300余名学生;红安县绣活传承人刘寿仙8岁学绣,55年来义务培训4000余名学员,开发文创产品、开网店推广,带动女儿、孙女接力传承。
在民生服务岗位,武穴市余川镇乡村医生汪洪友39年来蹲守“生命热线”,24小时守护2700余名村民健康,翻山越岭出诊成常态;麻城市护儿山教学点教师成芳39年扎根深山,身兼多科教学与住校生照料,曾背着孩子授课,退休后再度返岗,点亮大山孩子求学梦。
播撒善意:用爱心暖人心,以行动传力量
“是社会帮了我,我也要回报社会。”2001年夫妻双双下岗后,倪和平在各界帮助下渡过难关。心怀感恩的她,始终坚持帮扶辖区残疾儿童、瘫痪老人、特殊群体,曾荣获黄州区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0年她牵头成立“倪阿姨”志愿服务队,现已累计开展活动800余场,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帮助2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300多个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社区治理的“金名片”。
作为全市首个小区综合党支部书记,郝诗光化身“领头雁”,带领党员分片包保,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打造出市、区推广的小区治理样板,让小区成为居民口中“有困难找郝书记,有矛盾找党支部”的“暖心小区”。他坚持义务走访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帮他们实现微心愿;面对居民急难愁盼,始终以“资源整合+模式创新”破题,用实干排忧解难。他也因此获得黄州区优秀共产党员、黄州区百佳小区综合党支部书记等荣誉。
在乡村关爱一线,浠水县志愿者协会理事段凡2015年投身公益,十年间聚焦乡村儿童成长,发起“五彩阅读”“++信箱”“安全课堂”等项目,个人及企业累计捐资捐物20余万元,惠及千余名孩子;蕲春县肢残协会副会长周桂林2015年车祸致残后,在社会关爱下转型直播带货,义务推广蕲春农特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近30万元,募集物资50余万元,同时开展残疾人心理疏导100余次。
在公益奉献路上,蕲春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陈华生虽身患癌症,仍20年如一日投身公益,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6500余人次,募集善款60余万元,个人捐款超20万元,走遍全县15个乡镇送关爱,并带动妻子儿女及4万余名群众加入志愿队伍;罗田县九资河镇村民王开明1993年创办“军属之家”,协助征兵、为战士们排忧解难,近年还带领群众保护红色遗址、整理“红五星”故事,共建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助力国防教育。
恪守真情:以诚信立根本,用孝爱暖家风
“要让革命歌谣一直唱下去。”作为麻城市革命歌谣非遗传承人,梅仙桃不仅深情传唱红色歌谣,还创新讲解形式、开设微课堂、培养“小小讲解员”,动员女儿及身边人共同传承,让红色旋律唱响大别山,用行动践行传承承诺。
英山县乡村医生陈亚,39年来与疾病抗争的同时坚守诊疗一线。2013年罹患肺气肿伴呼吸衰竭后,她需终身使用呼吸机,但仍坚持每年为村民提供1000余次诊疗服务,成为大山深处的“健康守护人”。
而在英山县孔家坊乡,姜凤春的孝行感动了十里八乡。她命运多舛,却孝义当先,一个人撑起一个家。23年前,她毅然带着婆婆改嫁,日复一日悉心照料,从青丝到白发,用陪伴诠释“孝老爱亲”的真谛。“婆婆把我当女儿,我也把她当亲妈。”她简单的话语,道出最朴素的真情。
18位“黄冈好人”,是18种平凡中的伟大。无论是产业带头人、非遗传承人,还是志愿者或普通村民,18位“黄冈好人”,身份各异却初心相通。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履职尽责,在日常生活中传递善意,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人性的光辉。这些散落在城乡的“微光”,正成为推动黄冈发展的精神力量,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含芳 李娇 通讯员 章树林 王禹钢
编辑:李钱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