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至秋意浓 科学养生护健康

2025-09-11 10:11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过后,暑热渐消、秋凉渐起,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秋燥”“秋乏”成为困扰多数人的健康问题。如何顺应时节科学养生?9月8日,蕲春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甘晓芳为大家带来针对性建议。

饮食调理:滋阴润燥+酸味敛肺

处暑气候干燥易耗伤津液,饮食核心以“滋阴润燥”为主。推荐食材: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梨等,可通过煮汤、蒸食等方式食用,有效缓解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

搭配要点:适量吃山楂、柠檬等酸味食物。中医认为“酸能收敛”,秋季养生需顺应“养收”原则,酸味食物可帮助收敛肺气,辅助身体适应季节转换。

运动与养护:温和运动+穴位艾灸

除了饮食调理,处暑养生还需兼顾运动与身体养护。甘晓芳提醒,秋季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应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项目,避免因大汗淋漓导致津液耗伤,反而加重身体不适。运动时间建议选择上午 9点至10点或下午4点至5点,此时气温较为适宜,能更好地达到调养气机、增强体质的效果。

在身体调理方面,艾灸是处暑时节的优质选择。甘晓芳推荐可针对关元穴、足三里穴进行艾灸,这两个穴位分别有温补阳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每周艾灸2-3次,每次30-40分钟,能有效增强身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提升免疫力,帮助抵御秋季常见的感冒、肠胃不适等问题。

甘晓芳提醒,处暑养生需“顺应时节、因人而异”,市民可结合自身年龄、体质,从饮食、运动、养护三方面逐步调整生活方式,以健康状态迎接秋高气爽的季节。

来源:黄冈日报(通讯员 陈祥 王玉亨)

编辑:马艳明  胡小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