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黄梅南北同台 12天好戏连连!

2025-09-13 19:39  

秦声梅韵·薯都新篇

南北戏曲联袂演出活动

秦腔黄梅南北同台  12天好戏连连!

9月13日—9月24日,早场10:00,午场13:30,晚场19:30

演出节目单

剧团介绍——湖北黄冈百越黄梅戏公司演出有限公司

黄冈百越黄梅戏演出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2004年的黄梅县新开镇黄梅戏剧团,2016年改为现名,从事黄梅戏演出已有21年时间。

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农村为主要阵地,以每年演出不少于10个月、每天演出不少于2场的频次,面向鄂、皖、赣、苏、浙、闽、湘、豫、粤、蒙、鲁等11省(区)农民演出1万多场,是全省民营剧团中比较少有的职业化剧团。2019年元宵节,我们受邀到鄂尔多斯参加圣火节演出,成为全省第一个将黄梅戏唱上内蒙草原的剧团。2024年,我们全年演出690多场,总营收520多万元。

10多年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南昌电视台、黄冈日报、黄冈电视台等近10家省市媒体对公司作过20多次宣传报道,公司先后获得湖北百佳社会文艺团队(2015年)、黄冈市十佳基层戏曲组织(2018年)等荣誉。2025年8月,在湖北省第四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中,百越公司获优秀团队奖。

演出剧目

9月13日午场

黄梅戏《绣花女传奇》

《绣花女传奇》是一部1985年出品的越剧戏曲片,讲述了南宋时期绣花女柳明月舍身救孤、历经磨难的感人故事。 绣花女柳明月与师兄阿牛情投意合,即将成婚。风雨之夜,忠臣刘之章被奸臣追杀,忍痛将襁褓中的幼子托付于柳家门前。明月发现后,出于善心将其收养,取名柳宝,并告知阿牛真相。其叔柳二贪功告密,官兵逼问婴儿下落。为保忠良之后,明月毅然谎称孩子是自己所生,致使父亲气绝身亡,自己被家族唾弃。从此,明月背负“私生子”污名,含辛茹苦抚养柳宝。阿牛不离不弃,却被柳二陷害发配充军。柳二又欲将明月卖入娼门,二婶为救她投江,明月只得携子逃入尼姑庵。十八年后,刘之章冤案昭雪,其子柳宝高中状元。柳二欲杀人灭口,火烧尼姑庵。明月死里逃生,进京寻子,母子相认。阿牛历经艰辛也寻至京城。在刘之章撮合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谢绝富贵,驾舟归隐,留下一段善良与坚守的传奇。

9月13日晚场

秦声黄梅·艺润金秋

惠民戏曲晚会

节目单   

9月14日午场

黄梅戏《女驸马》

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珍,自幼与李兆廷订下婚约。然而,李家突遭变故,家道中落。冯素珍的后母王氏嫌贫爱富,强行阻挠二人婚事,并逼迫冯素珍另嫁他人。为了信守承诺并解救含冤入狱的李兆廷,冯素珍毅然决然逃离家门。她女扮男装,化名应考,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凭借过人的才华,冯素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高中状元。皇帝龙心大悦,欲将公主许配给这位年轻有为的状元郎。冯素珍身处险境,陷入两难。在洞房花烛夜,她向公主坦白了自己的女儿身和救夫的苦衷。事情真相大白,震惊朝野。最终,在皇帝的钦点下,冯素珍不仅洗清了李家的冤屈,还被皇帝收为义女。她与李兆廷这对历经磨难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传颂千古的美满姻缘。

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的巧合、机智的应对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歌颂了冯素珍的智慧、勇气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黄梅戏中最富传奇色彩和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

9月14日晚场

黄梅戏《天仙配》

七仙女思凡: 玉皇大帝的七个女儿在天宫过着寂寞的生活。七仙女(最小的女儿)厌倦了天庭的孤冷,向往人间的自由与真情。在“鹊桥”一折中,她看到人间“渔、樵、耕、读”的平凡生活都充满诗意,心生向往。

槐荫树下结良缘: 七仙女私自下凡,在槐荫树下遇到了卖身葬父的孝子董永。她被董永的善良和淳朴深深打动,从同情发展为爱慕。在土地公公的见证下,两人在槐荫树前结为夫妻。

一夜织锦赎夫身: 董永卖身于傅员外家为奴,需做三年长工。傅员外刁难,要求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七仙女凭借仙术,果然在一夜之间织成,使董永的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夫妻二人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唱出了“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幸福愿景。

玉帝震怒拆姻缘: 百日期满,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准备回家。然而,玉帝得知七仙女私自下凡并与凡人成婚,勃然大怒,派遣天兵天将强行将七仙女带回天庭。

槐荫泣别留血书: 在“分别”一折中,七仙女被迫与董永分离,悲痛欲绝。她留下血书,告知董永自己已怀有身孕,并约定“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希望未来能与儿子相认。

9月15日午场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书生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同窗三年,情谊深厚。分别时,英台暗示终身,山伯醒悟后匆忙提亲,但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富家公子马文才。二人在楼台相会,悲痛欲绝,立下生死不渝的誓言。不久,梁山伯因忧郁而死。祝英台出嫁途中,悲痛祭拜山伯之墓,墓穴突然裂开,英台跃入其中。随后,两人化作一对彩蝶,双双飞舞,永不分离。故事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

9月15日晚场

黄梅戏《泪洒相思地》

《泪洒相思地》是一部经典的越剧剧目,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因门第悬殊而遭遇爱情悲剧的凄美故事。书生张青云与富家小姐王怜娟在西湖畔邂逅,互生爱慕,私定终身。张青云赴京赶考前,二人在相思地盟誓,怜娟以身相许,并赠金助其上京。然而张青云高中状元后,贪图权势,另娶权臣之女。王怜娟苦等无音讯,身染重病,拖着病躯千里寻夫。最终在相思地与负心人重逢,张青云却冷酷拒绝相认。怜娟悲愤交加,痛诉痴情,含恨而终,用生命控诉了负心薄幸,留下一曲催人泪下的爱情悲歌。

9月16日午场

黄梅戏《春草闯堂》

相国小姐李半月游街,遇恶少调戏,幸得书生薛玫庭挺身相救,二人互生情愫。恶少被打后,其父仗势诬告薛玫庭杀人,知府胡进昏庸,欲判其死罪。相国小姐的贴身丫鬟春草,机智勇敢,为救小姐心上人,假称薛玫庭是相府的“姑爷”,并冒死闯入公堂,当众指证。知府胡进惧怕相国权势,不敢深究,只得将薛玫庭暂押候审。春草并未罢休,她返回相府,巧施计谋,说服小姐承认婚事,并利用相国的权势和官场规则,层层推进,最终迫使知府将薛玫庭判为“护婚有功”,反得赏赐。全剧以丫鬟春草为主角,通过她“闯堂”“进府”“辩理”等精彩情节,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凭借智慧与胆识,周旋于权贵之间,最终匡扶正义、成全姻缘的传奇故事,充满喜剧张力和民间智慧。

9月16日晚场

黄梅戏《哑女告状》  

《哑女告状》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之一,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家庭冤案故事。秀才陈光祖家境贫寒,入赘尚书府。妻子掌珠心高气傲,嫌弃丈夫,暗中勾结奸夫,毒死陈光祖后嫁祸于其妹陈淑贞。淑贞善良聪慧但天生哑疾,无法言语申冤,被官府屈打成招,判为死罪。多年后,陈光祖冤魂托梦父亲,其父在女儿的帮助下,历经周折找到关键证据。最终在公堂上,真相大白。哑女淑贞的冤屈得以昭雪,真凶掌珠伏法。全剧以“哑女蒙冤”为核心,情节跌宕,情感浓烈,突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也展现了弱势者不屈的抗争精神。

9月17日晚场

黄梅戏《红丝错》 

江南才女章榴花与书生张琮情投意合,由其父章豫堃做主,以“红丝”为信物定下婚约。然而,章家丫鬟春花暗恋张琮,心生嫉妒。在迎亲之夜,她设计调包,冒充小姐坐上花轿,嫁给了张琮。洞房之中,真相败露,张琮愤然离去。春花羞愧难当,悬梁自尽,被救下后逃走。张琮误以为榴花不贞,两家婚事告吹,榴花也因“失身”之名备受屈辱,含恨病倒。多年后,真相终于揭开。章豫堃痛悔不已,设法弥补。而张琮得知真相后追悔莫及。最终,在父亲的安排下,张琮与榴花破镜重圆,而春花则选择远走他乡,独自承受内心的煎熬。全剧围绕“红丝错结”展开,探讨了命运、误会、责任与宽恕,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情感深沉,既有喜剧的巧妙结构,又有悲剧的深刻余韵。

9月18日早场

黄梅戏《蔡鸣凤辞店》

《蔡鸣凤辞店》是黄梅戏传统剧目《荞麦记》中的经典一折,后常作为独立剧目演出,讲述了一段凄美的主仆情缘。商人蔡鸣凤经商途中病倒,幸得客店老板娘金氏悉心照料,得以康复。二人朝夕相处,互生情愫,暗定终身。蔡鸣凤承诺回家安顿好妻子后,便接金氏团聚。然而,蔡妻刁氏得知丈夫纳妾,心生妒恨,不仅严加看管蔡鸣凤,更设计陷害。她假意热情,骗金氏来到蔡家,却暗中下毒,害死了蔡鸣凤,并嫁祸于金氏。金氏含冤入狱,受尽酷刑。后经清官查访,真相大白。金氏虽获清白,但爱人已逝,万念俱灰。她来到蔡鸣凤坟前,悲痛欲绝,哭祭亡夫,控诉世态炎凉与奸人毒辣,最终在无尽的思念与悲愤中辞世,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悲剧爱情。

9月18日午场

黄梅戏《秦香莲》

《秦香莲》是京剧、豫剧、评剧、秦腔、黄梅戏等多个剧种都广泛演出的经典传统剧目,又名《铡美案》,讲述了北宋时期一位贤淑女子秦香莲为伸张正义、状告负心丈夫的悲情故事。书生陈世美家境贫寒,妻子秦香莲辛勤持家,奉养公婆。陈世美进京赶考,一去数年,音信全无。期间,家乡连年灾荒,公婆相继饿死,秦香莲独自安葬后,带着一双儿女千里寻夫。谁知陈世美早已高中状元,并被招为当朝驸马,贪恋富贵,不愿认妻儿,竟狠心将他们赶出府门。秦香莲告至开封府,包拯查明真相,秉公执法,欲惩办陈世美。然而,陈世美仗势欺人,其母及公主也出面求情,甚至太后施压。但包拯不畏权贵,最终在正义与律法的支持下,于“龙头铡”前处决了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陈世美。该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道德的冲突,歌颂了包拯的刚正不阿,更塑造了秦香莲坚韧、忠贞、敢于抗争的悲剧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批判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9月18日晚场

黄梅戏《状元与乞丐》

《状元与乞丐》是一部经典的戏曲剧目,原为闽剧代表作,后也被其他剧种移植演出。一对孪生兄弟出生时,算命先生预言一个将中状元,一个会沦为乞丐。家人据此对“状元”孩儿百般溺爱,对“乞丐”孩儿则冷眼相待。多年后,命运却发生惊人逆转——被宠坏的“状元”哥哥因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最终沦落为乞丐;而受尽冷落的弟弟则勤奋苦读,发愤图强,最终高中状元。该剧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转,讽刺了迷信宿命和嫌贫爱富的观念,深刻揭示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道理,强调了后天努力与教育的重要性。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09/92fa9ae7f36902c966d71990b9e9d04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