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才兴黄 “梅”好有你——黄梅县系列人才活动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5-09-24 14:44  

金秋九月,鄂东门户黄梅县才潮涌动、活力迸发。9月15日至21日,以“聚才兴黄 ‘梅’好有你”为主题的黄冈人才周黄梅系列活动圆满举行。黄梅县紧扣“人才引领、产才融合、服务赋能、智库聚力”四大行动,通过一场场特色鲜明的座谈会、校企合作对接、精准服务活动,厚植“爱才、尊才、重才”的深厚土壤,推动人才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为黄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新动能。

金秋聚贤:这是一场浸润“梅”好的人才盛会

人才是强县之基、发展之要。本次人才周期间,黄梅县以最大诚意、最高礼遇搭建交流平台,让各路英才齐聚一堂,共绘发展蓝图。

“刚扎根黄梅就能和各领域青年人才聊发展、提建议,还拿到了实实在在的人才津贴,这种被重视的感觉太温暖了!”9月17日,在县委组织部主办的“青智聚黄 共话发展”高层次青年人才座谈会上,县财政局干部梅雨婷的感慨道出了众多人才的心声。

这场汇聚40余名人才的座谈会,既是思想碰撞的“交流会”,更是政策兑现的“暖心会”——8位来自医疗、教育、农业、高新企业的青年人才代表,围绕黄梅“十五五”规划、重点产业发展提出12条建设性意见;县委组织部当场拨付67万元人才生活津贴与拔尖人才培养经费,让“政策红利”直达人才心坎。

产业一线同样“才”光闪耀。团县委在科普达高分子材料公司举行“攻坚破局 智创未来”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黄冈市青年拔尖人才李超信心满满:“有了突击队作支撑,我们扎根一线创新更有底气!目前已有3个技术攻关项目进入试验阶段,既能对接全县技术资源,又能专注突破产业难题。”

巾帼之才亦展风采。县妇联举办“巾帼献智 共促发展”女性人才沙龙,30余名企业女高管、返乡创业女带头人齐聚,围绕职业教育提质、黄梅戏保护传承等领域碰撞出8个合作思路,其中“非遗进校园+文旅融合”项目已被纳入县文旅局重点调研课题。

科普活动更将人才周推向高潮。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以《从求学与科研路上的回望与感悟谈科学精神》为题,为黄梅一中200名师生作专题报告,全县中小学同步直播惠及数万青少年。“听桂院士讲‘坚持’的重要性,我也想当农业科学家,帮家乡水稻提质增产!”黄梅镇中心小学学生的稚嫩心愿,正是科普赋能、播撒“科学种子”的生动写照。

在项目一线历练人才成长成才。县园林绿化发展中心组织设计人才赴江西德安、柴桑,开展楚派建筑形制与工艺专项考察,深入提炼地域文化元素,强化园林专业队伍建设,以学促干提升人才实践能力。

产才共振:这是一片孕育生机的发展热土

“城由才兴,才以业聚”。黄梅县始终坚持“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动重点产业与人才资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9月20日,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研发试验中心内,研发经理胡旻正带领团队对一款高柔性机器人电缆进行极限弯折测试——这款电缆在数万次弯折后仍能保持信号传输稳定,目标直指“500万次弯折不断电”,为机器人打造“永不疲倦的神经”。

“我们牵头的‘高柔性抗干扰机器人电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不仅入选黄冈市2025年主导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还获2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已进入极限性能检验阶段,很快就能实现产业化突破。”胡旻的话语中满是自信。

这样的“产才融合”案例在黄梅遍地开花:科普达高分子材料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实验室,推动拉伸流变挤出技术落地光电线缆材料领域;龙源石膏联合西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加速石膏功能性材料研发与转化;宇星水钻携手河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成立超硬材料研究院,突破技术瓶颈并升级产线……一批校企合作平台正成为产业创新的“强引擎”。

不仅如此,威艾彼农牧依托专业人才团队推动养殖技术数字化转型,东盛纺织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既在实验室攻坚克难,更在生产一线破解难题,成为黄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县已引进产业人才400余名,推动技术成果转化17项,攻克产业共性难题9类,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产业吸引人才、人才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

服务暖心:这是一份饱含诚意的引才之约

“律师不仅帮我们分析法律风险,还修改了合同模板,真是解了燃眉之急!”9月18日,县司法局“才助乡兴服务直达”法律进企业活动中,东盛纺织负责人的连声感谢,道出了企业对精准服务的认可。当天,5名专业律师深入12家企业,针对劳动纠纷、债权债务等问题提供“一对一”咨询,发放《企业经营法律指南》80余册,为企业发展筑牢“法律防线”。

打通产才对接“最后一公里”,更显服务温度。在县科技经信局组织的“才企联动 才产融合”重点工业企业座谈会上,20余家企业的工程师、硕士代表敞开心扉提诉求。面对威艾彼农牧提出的“信息壁垒”问题,该局当场联系农业农村局,推动筹建养殖产业专题对接会;针对“产学研合作难”的诉求,迅速梳理5所高校资源,计划10月联合人社局开展“校企对接会”,让企业切实感受到“需求有人听、难题有人管”的诚意。

细节之处更见真心:科普报告会上为老年科技志愿者准备的大字版资料,人才座谈会后建立的“人才诉求台账”,每一项举措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黄梅引才,不仅靠政策,更靠“走心”。

正如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镇所说:“我们不想让人才工作成为‘一阵风’,而是要通过一次次精准服务,让人才在黄梅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继往开来:这是一篇续写人才工作的新篇章

人才周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黄梅人才工作的新起点。一系列长效举措接续推进,推动人才工作从“活动牵引”转向“生态支撑”,从“一时热闹”走向“长效常态”。

县妇联启动“黄梅巾帼人才库”建设,首批吸纳53名女性人才,后续将开展技术培训与项目孵化;县科协计划与桂建芳院士团队建立长期合作,每年开展2次科普进校园活动;县科技经信局梳理出28条企业人才需求,联合人社局开展“靶向引才”……

“以前只知黄梅是‘文化大县’,这次才发现这里的产业活力、人才政策一点都不落后!”黄冈师范学院材料专业大四学生小陈,已与宇星新材料签订就业意向书,“明年毕业就来黄梅,在这里实现我的职业理想!”小陈的选择,正是黄梅人才吸引力的生动证明。

人才周虽已落幕,但黄梅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从未止步。黄梅正以“聚才兴黄 ‘梅’好有你”的满腔诚意,迎接每一位英才扎根;而每一位选择黄梅的人才,也正以智慧与汗水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黄梅的“新精彩”。

来源:黄梅县委组织部 灵润黄梅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9/8a5de912bbb8c05eb93f0a289e4fcec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