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担心孩子回家不做作业会影响学习,没想到现在她不仅主动帮忙做家务,还常和我们聊学校里的趣事,成绩一点没落下,性格也更开朗了!”9月24日,蕲春县实验小学学生家长顾鸣欣慰地表示,“无作业日”让亲子陪伴有了更多高质量的互动时间。
其实,早在去年10月,蕲春县实验小学三路校区就开始试行“无作业日”,并获得了家长的积极反馈。今年3月9日《黄冈市中小学“守护成长”十条措施》出台后,学校全面推行“无作业日”的底气更足、步伐更稳。
自3月26日起,学校正式将每周三设为“无作业日”,聚焦学业减负、体质提升和心理健康等关键领域,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们真正“轻装上阵”。
“‘无作业日’不是学习的暂停键,而是成长模式的切换键。”蕲春县实验小学党委书记郑建明介绍,学校精心设计“无作业日”实践活动清单,鼓励学生参与家庭交流、体育锻炼、亲子共读、共学厨艺等多样活动,记录成长点滴,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推行近半年来,“无作业日”已初见成效。这一举措倒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学校以“三减三增”策略推动课堂革命: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增加高效思维训练;减少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增加互动探究环节;缓解学生学习焦虑,提升课堂趣味性。
数学教研组长刘小妮表示:“我们希望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碰撞的舞台,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在互动中爱上学习。”如今,课堂上举手发言、热烈讨论已成为常态。
为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学校创新推行“1+X”课后服务模式。“1”指基础托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开展“靶向辅导”,实现“作业清零”;“X”则是涵盖艺术、科技、劳动等领域的20多门社团课程。
在陶艺课堂上,非遗传承人指导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捏塑、雕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科技探究社里,学生们动手实验,探索科学奥秘;音乐、美术、体育等社团则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天性,发展兴趣特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无作业日”也为孩子们开辟了课余新天地。学校策划了“我爱运动”“我爱劳动”“我爱阅读”“我爱探索”“亲子沟通”等系列实践活动。三(8)班学生叶润瑶开心地说:“我学会做凉拌黄瓜了,妈妈夸我长大了,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每到周三,小区广场、公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自由玩耍的身影,欢声笑语回荡在各个角落。
为保障“无作业日”行稳致远,学校打出减负“组合拳”:建立作业三级审核机制,从设计、布置到批改反馈层层把关,确保“减负增效”;整合家庭、学校、社区资源,成立“成长助力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无作业日’的核心是让学习更轻松高效,让陪伴更有温度。”蕲春县实验小学校长何欢表示,当节奏慢下来,心也就静下来了。“无作业日”不仅让家长看到陪伴的意义,更让教育回归本质,助力每一个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周康 何杜 王撼
编辑:汪泽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