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调解土地纠纷,光靠老人口述说不清;现在对着地图指认,矛盾很快就化解了。”10月8日,黄梅县小池镇杨塘村党支部书记赵和平指着最新更新的村级地图,真切感受到地图带来的治理便利。这生动一幕,正是黄冈市今年完成2711张“一村一图”动态更新后,惠民实效在基层的鲜活体现。
作为湖北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市,黄冈市在2024年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核心引领,全面启动“一村一图”编制工作。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全市10个县(市、区)2983个村庄的地图绘制,并通过“送图下乡”行动,彻底终结了村级治理“无图可用、凭经验办事”的历史,为乡村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7月,为适应乡村发展新需求,让村级地图真正实现“常用常新、管用好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主动作为:一方面印发专项通知,明确地图更新的技术标准、内容范畴和时间节点;另一方面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各村实地核查土地利用现状、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基础设施新增等变化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高效推进,截至9月30日,全市2711张村级地图全部完成动态更新,更新图纸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翻开这张“新鲜出炉”的村级地图,直观性与实用性扑面而来:卫星影像为底图,叠加清晰的矢量标注——明黄色块精准圈定耕地,橙色线条清晰勾勒永久基本农田,绿色地块明确标注生态保护红线,红色线条严格框定城镇开发边界;更贴心的是,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村内主干道、通组路等关键点位也一一标注,让村干部和村民“一图读懂全村”。
此次更新特别注重“实用性导向”:通过图上“三区三线”可明确村内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村庄若有产业发展需求,可避让底线后结合村庄规划布局特色产业园区、农产品物流点等;未来村内若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可结合地图补充垃圾分类站、污水处理设施等民生点位,让资源投入更精准、群众受益更直接。
如今,在黄冈的乡村田野间,“一村一图”正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导航图”,群众幸福生活的“施工图”。在红安县杏花乡,当地依托更新后的地图,结合土壤条件、交通区位优化茶园布局,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打通了茶叶运输“最后一公里”,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在麻城市龟山镇,镇村干部对照地图精准整治乱搭乱建、违规占地等问题,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纷纷点赞“村里变干净、变整齐了,住着更舒心!”
来源:黄冈日报 记者刘明振 通讯员严杰
编辑:张高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