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剪几亩茶园,我得忙两三天,累人不说,修得不好还卖不出价,现在服务队带机器上门服务,两三个钟头完工,省事还省钱!”谭从棉望着自家齐整如毯的茶蓬,笑纹里满是欢喜。
日前,笔者在英山县河南畈村看到,老茶农谭从棉只需在手机“茶园好帮手”小程序上“一键叫工”,专业社会化服务队员便会带着现代化机械到他家茶园,进行上门服务。这种高效便捷的场景,现已成为英山县各乡镇茶园的常态,也是当地推进茶产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我们村有1000多亩茶园,但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体力跟不上,过去不少茶园面临荒废,实在让人心急。2024年英山县出台茶产业社会化奖补政策后,河南畈村组织青壮年成立茶农帮服务队,新购置80多台机械,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短短一年,服务队已扩展至18人,还为每位队员购买了茶工险。英山县政府按20%补贴服务费,茶园得到精心管护,茶农户均年增收过千元。”从村支书夏敬军的话语里,笔者感受到曾经的焦虑如今已化为欣慰。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政策与技术的双重赋能。2024年,英山县创新推出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政府补贴+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搭起框架,“服务队+村集体”的联动机制织密网络,为茶农送上从种植到管护的全链条托管服务,河南畈村是首批试点之一。而“i黄冈”平台上的“茶园好帮手”小程序,更让“手机点单、机械上门”从想象变成日常。
如今,英山县加大力度推动社会化服务精准对接,加强劳动力要素统筹调配,全县茶产业社会化服务队已增至22家,队员从231人扩充至465人,覆盖超6万亩茶园,为2万余户茶农提供便捷服务。2025年上半年,英山县政府奖补资金达到181.3万元,为服务队注入强劲动力。传统茶乡搭上现代化服务快车,茶农指尖点单,产业升级增效,乡村振兴路更宽。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陈醒龙、付向阳
编辑:袁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