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波澜 通讯员 王超平
9月28日,在黄州区2025年教学工作会上,黄冈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黄高附中)收获高光时刻:以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第一,喜获黄州区“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负责人刘进分享办学经验,获得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誉。
黄高附中创办于2024年9月,2025年首届中考告捷:189名学生参考,17人被黄冈中学预录,50人被黄冈中学录取(含预录与特长生),总分700分以上达116人,人均分696.8分。
仅一年时间,黄高附中以硬核成绩,成为黄州城区又一教育高地,记者探寻其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的蜕变密码。
密码一:
筑牢育人“生命线”
全链条构建质量管控体系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如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起点办学、高质量发展呢?
黄高附中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必须依靠科学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从过程管理、高效课堂、有效训练、集体备课、质量评价、个性化辅导六大维度,全链条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环环相扣、有章可循。
“教学质量的根基,植根于每一个扎实的教学环节之中。” 刘进介绍,学校将“备、教、批、辅、考”纳入常规管理,形成“检查+考核+评价+反馈”闭环。教案要过“细致审核关”,课堂有“动态督导员”,作业批改需“精准标注问题”,学情检测后还要“科学分析错题根源”,一套流程下来,教学常规成质量提升的“压舱石”。
教研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被学校摆在突出位置。
集体备课已成为学校教师的“智慧聚合站”,严格执行“五统一”原则,即统一备课时间、统一备课地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训练测试、统一教学共案,凝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
“面向全体,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校日常教学的生动实践。
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学校开设培优课程,邀请黄冈中学竞赛教练指导教学,并联合黄冈中学创办“丘成桐班”,助力学生拓展提升、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学力不足”的学生,除组织教师一对一单独辅导外,还借助“AI自习室”教学终端,精准排查知识漏洞、补足学习短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进步。
“以前最怕数学压轴题,现在跟着‘AI自习室’查补漏洞,加上老师一对一辅导,这次模考居然做对了。”黄高附中九年级程俊博同学开心不已。
在中考备考方面,学校精准施策。体育中考实行“教师包保制”,每位老师负责6-8名学生,督促每日三练;口语中考从三月起,每天晚读报组织全员听说训练,班主任监督、英语老师全程辅导;理化生实验中考,4月下旬启动“双师制”,科任老师与班主任联手开展两轮训练、一轮模拟,助力学生从容应考。
正是这套覆盖教学全流程、兼顾共性与个性的质量管控体系,让黄高附中在办学首年便交出亮眼答卷。正如校长李小平所言:“只有夯实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筑牢育人根基。”
密码二:
以德立校润成长
多维度培养全面发展新人
自办学以来,学校以“善诚立德,孝礼立行”为校训,将德育融入育人点滴,让每个孩子在品德滋养中健康成长。
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文化根基”。学校将“善诚孝礼”融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与日常管理,通过“孝亲故事会”“诚信小标兵”评选等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扎根学生心中,为文明校风、淳朴班风的形成注入“文化基因”。
全员导师制让德育有了“温度”。学校依据学生性格、成绩“双向”匹配导师,每位老师负责8-10名学生,为他们建立涵盖身体、心理、习惯、品德、成绩的成长档案。“每天一次交流、每周一次学情诊断、每月一次家校沟通”的“三个一”机制,让导师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
学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让成长迸发内生动力。学校推行“一三九”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每个班级设1名学生班主任,3套班委会班子(值周班委、监督班委和轮休班委),9个学习小组各负责一项班级事务,形成“人人是管理者、人人被管理”的格局。同时开设“三个好习惯,六项正文化”课程,从“吃好饭、睡好觉、建好身、扫好地、养好德、读好书”六个维度细化标准。
在寄宿管理中,德育与生活教育深度融合。推行“作业不出教室”机制,白天、晚间设专属作业时段,教师现场督导;严格执行规律熄灯制度,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睡眠,中午可安心午休。
小班化教学、个性化辅导课、50余个社团选修课程、禁止手机进校园、统一校服……一系列举措,让学生在无攀比、重成长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黄冈中学高一学生戴宇峰,是黄高附中原901班学生,以优异成绩被黄冈中学提前录取。他回忆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快速成长,这里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都让我更加坚定。”
多维育人,让黄高附中的校风、教风、学风愈发浓厚,正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为“三观端正、习惯良好、品德优秀”的新时代少年。
密码三:
硬核师资筑根基
立体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黄高附中的高质量发展,还得益于一支能打硬仗、善育英才的教师“梦之队”。
师资力量可圈可点:全校102名专任教师中,92%以上拥有四年教学经验及一届毕业班执教经历,26名高级教师、30名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构成教学“中坚力量”。42人斩获地市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35人担任过学科竞赛培训教练,更有1名黄冈市高层次人才、1名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领衔。
2025年,在“专家治校、名师引领”理念指引下,学校创新构建“1+4”名师工作室体系:以夏雄纠“特级教师工作站”为引领,成立熊爱梅语文、柯文俊数学、张灵慧英语、章小华物理名师工作室。
“1+4”名师工作室,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更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强劲引擎”,一批年轻教师拔节成长。
强师资更需好文化凝聚人心。学校以“积极热爱,勤勉出彩”为团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三大特色文化体系——
“我很重要”“我的岗位很重要”的角色文化,让每位教师明晰自身价值;“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的合作文化,推动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互学习。
“将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爱,把同事当自己的兄弟来待,把学校当自己的家来呆”的家园文化,让教师们拧成一股绳。
学校还科学考核,制定《教师综合评价考核积分制度》,从“品德值、态度值、绩效值、认可值、成长值”五大维度,对教师的师德、工作态度等进行全方位数据化考评。考评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职级晋升等挂钩。
如今,以硬核师资打底、用特色文化聚力、用科学考核赋能的组合拳,激发了教师干事兴业的活。在黄高附中,每一位教师都在发光发热,不仅为学生成长提供最坚实的保障,更朝着打造湖北初中教育“思政教育高地、素质教育高地、升学教育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