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辣椒挂满枝头,村民们动作娴熟地采摘、装筐,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10月21日,黄梅县分路镇一片连绵的蔬菜大棚内,沉甸甸的辣椒挂满枝头,种植户董成礼脸上笑意盈盈。“现在正是好时候,一天能摘2000斤左右,车子直接等在田头,运到小池百亿蔬菜市场,个把小时就到了九江人的餐桌上。”今年55岁的董成礼一边麻利地把打包好的辣椒装上三轮车,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他身后的20多亩大棚,如同他的“绿色银行,每年种植两季辣椒,为他带来超过20万元的丰厚收入。
这片火红的丰收景象背后,是黄梅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黄梅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陈遇春介绍,近几年,黄梅县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在蔬菜生产的关键季节,我们组织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特别是沿江重点蔬菜乡镇和规模化基地,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陈遇春说,“今年播种面积面积达到了近13万亩,总产量有望突破28.47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产业规模与效益再上新台阶。”

在大棚的另一头,今年60多岁的董早珍和70多岁的聂水兰正和几位老姐妹有说有笑地采摘着。她们的双手在枝叶间灵巧地翻飞,动作丝毫不慢。“高兴,怎么不高兴!”董早珍直起腰,脸上绽开了笑容,“我们这把年纪,去外面哪里找得到事做?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天80块,活儿不重,还能和大家说说笑笑,心里踏实得很。”

聂水兰接过话头,用最朴实的方言表达着喜悦:“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在自己门口搞到钱,这日子是甜的!”一个“甜”字,道出了小小辣椒带来的最真切幸福感。

这份“甜”的背后,是现代农业合作化经营结出的硕果。董成礼坦言,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自从加入了“红星蔬菜种养合作社”,从选种、技术管理到市场销售,都有了坚强的后盾。“以前怕种不好,更怕卖不掉。现在有了合作社,我们只管放心种,品质有要求,销路有保障,这日子才真正有了奔头。”
红星蔬菜种养合作社理事长邓红星告诉记者,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产品,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引导菜农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多用农家肥,让蔬菜的品质更好。”邓红星说,合作社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于未来,陈遇春表示:“下半年,我们将加强技术指导,重点抓好秋冬季蔬菜的生产管理。同时,黄梅县将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与拓展市场,引导种植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特点,科学安排茬口,优化品种结构,发展订单生产。未来三年,黄梅县将重点打造沿江蔬菜产业带,力争建设5个高标准蔬菜专业村,培育10家产值超千万元的蔬菜龙头企业,推动蔬菜产业从量大向质优转变,从产品向品牌升级。”
来源:黄梅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