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检察院探索检察人才培养新路径—— 红色铸魂 实践砺能

2025-10-22 11:36  

新入职干警参观院史馆


“全国检察机关集体一等功”“平安湖北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走进红安县人民检察院院史馆,一座座闪耀的奖杯、一块块金光熠熠的奖牌,见证了干警们的奋斗足迹。

“事业的发展,关键在队伍,核心在人才。”红安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勇介绍,该院坚持“红色铸魂、实践砺能、机制赋能”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每名干警量身定制成长方案,搭建适配干警成长的多元化平台,推动老区检察事业薪火相传。

精神引领,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如何将大别山精神转化为履职动力,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次聚焦检察文化建设的院党组会议上,郑勇抛出核心议题。经过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深挖本地独特红色资源与检察历史,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辨识度的文化载体。

“从红安走出的湖北省检察院原检察长周光坦,是全国101位‘传承红色基因 检察历史人物’之一。”“把他的故事搬上舞台,用我们干警自编自演的小剧呈现。”这个以周光坦真实事迹为原型的红色小剧创作计划,获得一致通过。

几个月后,红色小剧《公车故事》成功首演。“舞台上,周老检察长那句‘公车姓公,不能私用!’掷地有声。”新入职干警陈姗姗在观看后感慨道。该剧生动展现老一辈检察人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的优良作风,演出反响热烈,干警纷纷表示要以周光坦等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家风,永葆廉洁本色。

《公车故事》的创作,是红安县检察院打造“红安检察永远红”文化品牌体系的生动实践。该院通过建院史馆、演红色小剧、创文艺作品等形式,将红安精神深度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以品牌引领队伍建设方向、校准业务发展坐标。日前,《公车故事》荣获“弘扬大别山精神”红色文化小剧创作展演大赛红安县选拔赛二等奖。

检察文化,润物无声。该院还将政治理论学习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常态化组织参观院史陈列室、青年读书分享会、红色故事会、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对标先进,实践锻炼提升素能

“南湖区检察院的数字检察实践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的监督模型直接从业务需求中来,效果立竿见影。”在第23期“红检大课堂”上,刚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跟岗锻炼归来的青年检察官郑灵琳,分享着她的跟岗实训心得。她从工作氛围、理念思路、数字智能等方面,条分缕析地梳理出可借鉴经验,为全院干警提供了一场“靶向学习”的盛宴。

现场互动踊跃:“他们的模型如何解决数据源问题?”“诉源治理机制如何更好融入基层检察履职?”聚焦岗位需求的深度思维碰撞,已成为该院为干警“量身补能”的常态。

为打破地域局限,对标先进,近年来,该院针对不同干警的能力短板与职业规划,创新建立“结对共建+靶向选派”机制,与沿海发达地区先进基层检察院结对,定期选派骨干进行1-3个月“沉浸式”跟岗学习。针对民事检察监督专业化能力不强问题,创新开展“走进法院”定制化跟岗活动,批次安排检察干警到法院审判庭、执行局全程参与特定办案环节,有效破除监督壁垒,监督建议采纳率显著提升。

“过硬的队伍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郑满元介绍,通过“红检大课堂”“红检青锋大讲堂”等常态化学习平台,由外出学习的干警结合同事岗位需求开展“精准分享”,实现“一人跟岗,全院受益”,让实践锻炼的价值最大化。

岗位适配,创新机制释放潜能

“证据链还存在漏洞,需要补充侦查。”在未成年人检察和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轮岗结束后,青年干警夏宗宁已能熟练参与案件办理。一年前刚从综合岗位轮岗的他,赶上该院为综合岗位干警定制的“轮岗实训计划”,接受从“综合辅助”到“业务骨干”的多岗位历练。“每个岗位的锻炼都精准对接我的能力缺口,让我学到多样化技能。”如今,夏宗宁已经能够独立完整地对一些证据进行分析论证。

人才活力的迸发,源于科学有效的育才机制。该院系统性构建“岗位适配、能力导向”的实战化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文化育人与实践砺才精准落地,释放每位干警的最大潜能。

——实施“轮岗实训制”,针对综合岗位干警“业务能力薄弱”的共性问题,安排其分期分批到业务部门实训,全程参与案件讨论、文书制作等环节,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逢案能办”的复合型人才。

——推行“项目导师制”,根据青年干警的职业方向,由资深检察官牵头组建“数字模型研发、疑难案件办理、‘三优’培育”等专项专班,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青年干警在实战中锤炼核心业务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本领,实现经验传承与能力跃升同步。

——创新“任务认领制”,允许干警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主动申领重点任务。“主动认领自己擅长的任务,不仅干得有劲头,也能让工作成果更具价值。”不久前,成功申领重要调研任务的干警戎玉栋坦言,这一机制有效推动工作导向从“被动指派”转向“主动担当”,将任务清单转化为能力展示平台,充分激发干警履职热情。

“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正需要检察干警各展其长、各显其能。”郑勇表示,“量身定制”的培养体系,让人才活力持续迸发。近3年,该院青年干警队伍所办案(事)例有48件获评市级以上典型案(事)例,3人次入选省级以上人才库、14人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来源:黄冈日报 通讯员 秦娇娇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10/057b06f1e75365c9f28edc0e4c01cb4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