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七个一” 情暖安置点——英山县孔家坊乡绘就易迁后扶幸福新图景

2025-10-24 17:49  

10月22日,深秋的英山县孔家坊乡,层林尽染间暖意涌动。一场以“暖心”为底色、以“实效”为标尺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行动,正从党委政府的周密部署出发,化作乡村干部脚下的泥土芬芳,将党的关怀精准送达每一户易迁群众的心坎上。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孔家坊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举全乡之力推进“七个一”专项行动,用实干书写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

高位部署:把准后扶“方向盘”,织密责任“保障网”

“易迁群众住得稳不稳、过得好不好,是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孔家坊乡党委、政府始终将易迁后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此前已多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乡村干部会议、工作队部署会,反复研判群众需求、细化工作方案、压实责任链条。

10月21日,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再次聚焦这一核心任务,将“建立一本动态管理台账、送一批老人集中供养、开展一次环境大整治、组织一次卫生大扫除、落实一次设备维修、开展一次关爱行动、配送一批生活物资”的“七个一”措施落到实处。明确为当前工作的“硬指标”。会议要求全体干部以最高标准、最实作风、最暖服务,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落地生根,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尽锐出战:从“纸上部署”到“实地落实”,“七个一”里藏温情

10月22日,行动号角全面吹响。县领导下沉一线、靠前指挥,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全员上阵,带着政策手册、维修工具、过冬物资,分批奔赴全乡各易迁安置点,将“七个一”的蓝图转化为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在安置点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逐户敲门、逐项核对,小到家庭人口增减,大到就业收入变化,都详细记录进动态管理台账,为后续精准帮扶筑牢“数据底座”;对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的特困老人,干部们耐心讲解政策、细致搀扶引路,稳稳将他们送到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让“老有所依”从承诺变成了专业照护下的安心晚年;安置点内外,扫帚、铁锹的摩擦声此起彼伏,干部与群众并肩作战,清理杂物、拔除杂草、平整场地,原本略显杂乱的角落,转眼变成了干净整洁的休闲空间;走进群众家中,干部们撸起袖子当起“修理工”“保洁员”,擦拭门窗、清扫庭院,还自带工具检修老化水管、故障电器——看着重新运转的热水器、不再漏水的水龙头,村民们的笑容里满是舒心。

“郑爹爹,天凉了,这是给您带的棉衣和米面油,您试试合身不?”在父子岭村易迁点80岁高龄老人郑伦益、郑汉超家中,干部们不仅送来过冬物资,还坐下来陪老人拉家常、检查用电安全,倾听他的生活需求;针对有学龄儿童的家庭,工作队主动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送上文具和书籍,用轻声细语的关怀守护成长的希望。每一项举措都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每一个细节都饱含对易迁群众的牵挂,没有空话、不搞形式,只有实打实的行动与心贴心的交流。

民心所归:暖意浸润生活,幸福“成色”更足

“干部们冒着寒意来帮我们修水电、扫院子,还送来棉被,心里比揣了暖炉还热乎!”走出焕然一新的家门,易迁户重度残疾人杨国新紧紧握着干部的手,言语间满是感激。这场聚焦“七个一”的专项行动,不仅让安置点的环境面貌、生活设施实现“颜值”“功能”双提升,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从台账精准建册到老人妥善安置,从环境焕然一新到设备安全运转,从物资精准配送到关爱温暖人心,孔家坊乡的干部们用“俯下身子”的姿态,让易迁群众真切感受到“身边有党、身边有依靠”。越来越多的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加入环境整治、卫生清扫的队伍,在干群同心的协作中,安置点不仅成了宜居的家园,更成了凝聚人心的港湾。

久久为功:锚定振兴新坐标,续写幸福新篇章

易迁后扶非一时之功,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此次“七个一”专项行动,既是孔家坊乡易迁后扶工作的一次集中攻坚,更是长效服务机制的起点。下一步,该乡将以此次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易迁后扶与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动态更新群众需求台账,确保帮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另一方面培育特色产业、搭建就业平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易迁群众不仅“住有所居”,更能“业有所兴、富有所望”。

冬意渐浓,情暖人心。孔家坊乡正以担当为笔、以民生为墨,在英山大地上持续书写易迁后扶的新答卷。那些藏在“七个一”里的温情与实干,终将化作乡村振兴路上的坚实脚印,引领每一户易迁群众稳稳迈向更安心、更舒心、更有信心的幸福新生活。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龚丽君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10/1a536ee5d8f3aa393d70b331a77cc9c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