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处置焕新生 变废为宝助农兴

2025-10-26 09:08  

眼下正值农作物收获后的关键期,连日来,浠水县积极推广低茬收割技术,通过秸秆还田、饲料加工等多元化利用方式,有效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让田间“废弃物”变身农业“新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效双赢。

在汪岗镇陈庙河流域万家店村的稻田里,几台大型翻晒机、打捆机、秸秆回收机协同作业,有条不紊地开展秸秆打捆和田间剪茬工作。

浠水县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胜林:昨天我们把稻田里的稻子收割完了之后,马上派翻晒机把稻草全部翻了一遍,明天就可以把旋耕机派来把田旋一遍,后天就开始把冬油菜种下去了,效率蛮高的。

低茬收割配合灭茬处理,不仅缩短了农作间隙,也从根源上减少了秸秆污染和病虫害传播风险。汪岗镇以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为重点,推行“低茬收割—打捆离田—粉碎还田”的闭环管理模式,在陈庙河流域实施统一标准的集中收割。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2800亩秸秆回收离田和7000余亩秸秆粉碎还田工作,让田间秸秆实现资源化转化,真正变废为宝。

浠水县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陈胜林:这样灭茬之后,我们在种植油菜的时候再也不用担心二化螟钻心虫在秸秆里面越冬,我们也不会因为田里面有稻茬而去烧秸秆,对大气产生污染,我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事,非常好。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不仅限于还田,还延伸至养殖领域。在竹瓦镇朱店村的双雷养殖专业合作社,回收的秸秆经过粉碎加工,转化为优质的畜禽饲料。这种饲料化利用模式,既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也为养殖业降低了成本,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国庆以来,竹瓦镇已完成翻耕面积5000余亩,收集水稻、玉米等秸秆资源超3000吨。

竹瓦镇朱店村党支部委员 李双:国庆节之后,我们村已收割水稻1300亩,综合利用了秸秆1180亩,对水稻、玉米、花生禾等农作物秸秆制成了730吨禽畜饲料,给4家养牛场进行喂养。

从田间还田到牧场饲料,我县通过分类施策、多元发力,让秸秆处置告别了“一烧了之”的旧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秋冬农业生产筑牢绿色根基。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10/c872801c73e1114fe1e4d1066f28b6b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