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精神推普队一行前往黄冈市静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中心人员围绕“语言服务助力公益事业”深入交流。队员们实地倾听中心助残实践经验与需求,共同确定长期合作方向,为精准对接残障群体语言需求奠定基础,以公益协作激活语言服务的民生价值。

推普队指导老师张新刚在交流中提到,语言是连接需求与帮助的关键纽带,残障群体在日常沟通、就业表达中常面临障碍,这正是推普队能发挥专业所长的领域。“我们不仅要教普通话,更要让语言成为残障朋友融入社会、增收致富的工具。和静远中心的合作,能让我们的实践更接地气,也让学生真正明白语言服务的民生意义。”

静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静老师介绍残疾人帮扶工作进展,复盘此前残疾人带货项目经历。该项目初衷是拓宽残疾人增收渠道,却因缺乏直播运营、流量运营等专业指导未达预期。后续中心计划通过直播间宣传残疾人手工品、开展微工厂直播及探访助残志愿者与社工等行动,展现残疾人劳动价值与生产能力,拓展就业路径,提升社会能见度。

中心的万丹主任向推普队介绍,中心选址惠康佳苑小区,因该小区残疾人独居比例高、对社会关怀需求迫切,能精准解决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这里既是党员下沉服务落脚点,也是企业、志愿者与残障人士的连心桥。中心暖心事获国家媒体等报道,国家政协副主席周强调研时也见证了这里的公益温度。
张静老师期待与推普队以学生实习为纽带,从实习规划、基地搭建到专业适配融入助残场景,联动爱心资源借助推普队专业优势提升残障群体表达沟通能力。张新刚补充道,后续将结合残障群体需求设计专属语言课程,比如直播话术培训、日常沟通技巧指导,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践,“让学生在辅助残障朋友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也让语言服务真正成为助残事业的‘加分项’。”
双方将以直播活动、普通话培训为支点,在黄冈残联等多方联动下,把大别山精神的坚守与温度转化为助残持久动能,既为学生搭建成长实践平台,也更精准回应残障群体需求。指导老师张凌,推普队队长周东霖、吴洛等十几位队员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