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婷农场焕新记

2025-11-08 08:52  

10月28日,走进黄州区路口镇李家寨村海婷农场,马场上骑手驰骋,果园中采摘正忙……一幅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呈现眼前。很难让人联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家负债700万元、土地抛荒、产品滞销的传统农业企业。

2019年,刚从部队退伍的罗海接到家乡召唤,返乡接手了濒临破产的鹏强农业有限公司。彼时,因经验不足、经营不善,企业深陷债务泥潭。

“看着乡亲们失业,土地抛荒,我心里不是滋味。”罗海说,他立志要打破传统农业困局,可转型之路首先就卡在了资金上。传统种植养殖资金投入大、回本周期长,想要引入新产业更是难上加难。

转机出现在2021年,黄冈市创新推出涉农信贷“白名单”制度,通过“政银合作、政府增信”模式,为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得知这一政策后,面临流动资金短缺的罗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黄冈农商行路口支行提交了贷款申请。

“没想到效率这么高!”罗海至今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黄冈农商行第一时间开展现场调查,综合评估农场经营流水与发展前景,积极协调黄州区农业农村局、市融资担保集团,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发放100万元“政银增信贷”。这笔“及时雨”不仅解了农场的燃眉之急,更让罗海得以赶在黄金周前完成马房提档升级和新项目土地平整,仅骑马项目在当年十一期间就实现单日净利润近万元。

有了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罗海的创业蓝图逐步变为现实。他果断砍掉低效鱼塘和亏损养鸡场,摒弃传统农业模式,构建“互联网+社区直销”矩阵,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社区团购等方式,让曾经烂在地里的水果变成“香饽饽”;引入纯种马匹和专业教练,打造鄂东首家马术俱乐部,创新推出“骑马+采摘+露营”套餐,吸引武鄂黄黄都市圈大量客流;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紫云英花海网红景观,推出“马背研学”项目,让农场从单一生产基地升级为多功能乡村综合体。

农场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罗海实现创业梦想,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以前打工要跑外地,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每月能拿4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员工陈连平说。

农场还深度融合“线上引流+线下体验”。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骑马穿越花海、策马奔腾的精彩画面,吸引全国游客慕名而来。一个4月份创建的账号,如今已积累15万多粉丝。年接待游客从最初的千余人跃升至10万人次,年营收突破500万元。

游客丁国琦说:“我经常来这儿骑马,从一个骑马小白变成马主,在这里学会了克服困难、勇于挑战。”

在海婷农场的示范带动下,金融活水的滋养范围不断扩大。“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行还有全信用类贷款、共同富裕贷、亲情农贷和亲情商贷等特色产品。担保贷款有政银增信贷等。”黄冈农商行路口支行客户经理邵佳润介绍,许多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技术应用,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金融助力不仅是对农业自身发展的支持,也能对这些典型企业起到示范作用,引导更多的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经营、创新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从负债累累到蓬勃发展,从传统农场到农文旅融合标杆,海婷农场的嬗变,是金融政策精准赋能中小微企业的生动缩影,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百姓创业就业、共促发展的鲜活注脚。

如今,海婷农场正加快推进亲子乐园、水上项目、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建设,推动农场从“点的成功”升级为“可推广的模式”。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一个农场,更要打造一个能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板。”罗海表示,“将继续带着农场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好 通讯员 郑皓洋


编辑:佘筱敏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11/3e113aa4f26edf4eb5979483f3d8886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