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工业化思维把田间变车间 传统产棉大县新洲区“重出江湖”

2025-11-10 10:20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畅、通讯员王建玲、何小婧)11月5日,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街道千亩棉田饱满吐絮,大型采棉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奏响了丰收交响曲。作为传统产棉大区,在经历多年低谷后,新洲正迎来棉花种植久违的复苏。

与此同时,在武汉中心城区的楚河汉街步行街,全棉时代首家全球旗舰店正在加紧备货,迎接年末销售旺季。该店的纯棉面巾、内衣、运动服等都有望首次用上新洲棉花。

“用工业化的思维重构农业基因,是棉花种植活力重现的关键。”新洲区涨渡湖街道农业办主任陶兴龙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该街道牵手全棉时代品牌,把田间变车间,全面引入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理念。

在新洲档案馆老照片中,有一张黑白影像,记录着新洲曾经作为全国产棉第一县被《人民日报》报道的辉煌。前些年,由于个体分散种植成本较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新洲乃至武汉市基本退出棉花种植领域。

转机出现在2024年。来自深圳的稳健医疗旗下全棉时代品牌在湖北开办的7家工厂和一座创新研究院,希望就近解决棉花原料问题。

“这里距离公司最近的加工厂只有30公里,运费很低,比从西北进货原料便宜1/3。”全棉时代农业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供销部经理王依伦说。通过实地勘察,企业认为新洲区涨渡湖街道是理想的供应基地。在当地种植还有方便就近管理、种植周期短、适应轮作等优势。棉花产量最高可达1000斤/亩。

双方一拍即合。涨渡湖街道完成千亩棉田集中流转。全棉时代则负责引进院士团队培育和试种适合当地规模化种植、管理和采摘的棉花新品种,并调配大型机械参与作业,对棉花实现全产业链高效生产与加工。

“引入工业化思维,为当地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清晰思路。”王依伦介绍,首先是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从种子使用,到种植、采摘过程的环境控制,再到收获后的分拣、包装,都遵循统一标准,能大幅提升品质稳定性,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科技创新也发挥着核心驱动作用。全棉时代采用先进的无人机智能化设备,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首个本地化棉花种植基地,对全棉时代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全棉时代品牌创始人表示,未来将在全球新建11个“黑灯工厂”,其中80%布局在湖北。武汉有望成为全棉时代战略升级的新起点。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511/5bb1f0f13542788d88f4d043fb31fa9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