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日报通讯员 李青松 夏建国
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组建两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新活力,促进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事业繁荣发展。
理顺管理体制 增添发展动力
2015年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资源,按照机构随着职能走,人员资产随着机构走的原则,实行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广电“两局”合并,组建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在这项涉及职能转变和利益调整的深层次改革中,全局干部职工讲政治、顾大局,讲规矩、守纪律,主动融合,大力协同,保证了改革顺利进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快速步入正轨。
市文广局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市区五大社会发展项目之一的黄梅戏大剧院,由于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资金紧张,历时5年尚未完工。黄冈艺校也由于民营投资方三度撤资,工程建设三度搁浅。市文广局一班人千方百计破解资金难题,夜以继日加快工程进度,市区两个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12月28日,总投资3.5亿元、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黄梅戏大剧院建成并投入运营,黄冈艺术学校也于2016年春节前完成整体搬迁。
酝酿多年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平稳落地,助添了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发展动力。改革的磨合期之短、成效之显著,在全省少见。2015年度,市文广局获得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进位奖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文明单位创建、党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荣获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度,市文广局获得全省新闻出版广电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称号。
创新服务机制 加快发展步伐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16年,市文广局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制订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6—2020)》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清单》,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整合共建和文化资源均衡配置。
在文化设施建设上,通过加大协调、检查督办和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完善了黄梅戏大剧院和黄冈艺校新校区功能,推进了市图书馆建设,建成了红安县文化中心、武穴市文化中心以及黄梅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禅学研究院、罗田县图书馆等38处县级场馆,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部颁标准,建成标准化村级文化广场1900多个。
在文化产品供给上,积极推进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丰富文艺展示平台,促进了全市文艺繁荣发展。组织新创黄梅戏《天上掉下爹》《蕲河汉子》等文艺精品;黄梅戏《余三胜轶事》入选“2016·湖北优秀剧目北京行”,东路花鼓戏《麻乡约》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活动;广场舞《黄州俏大妈》、黄梅戏《王瞎子骗婚》等一批剧(节)目在中国艺术节等全国全省文艺展演活动中获奖;黄梅戏电影《传灯》、励志电影《梦行者》在全国公映。我市着力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文艺繁荣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文化活动开展上,以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擦亮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激情新黄冈·欢乐大舞台”东坡广场大型文化活动通过文化部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审验收,好学尚能·书香黄州、东坡读书活动被评为全省知名读书活动品牌。立足传承优秀文化,推进戏曲进校园,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和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成功举办第七届(黄冈)东坡文化节暨第九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十大主题活动严谨有序、精彩纷呈。
减少行政审批 优化发展环境
两年来,市文广局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服务市场主体”主题,着力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提高效能,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清理文广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减少审批事项10多项,编制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权责清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行政审批联网联审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推行网上审批,提高了行政许可效率,形成宽松的文化政策环境。
在提高服务效能上,市文广局实行窗口首席代表负责制和审换证业务当场处理制,实行审批内容、办理程序、政策依据、申办要求、服务时限“五公开”,推出“零距离、零推诿、零差错”的服务承诺,开展“送法规、送政策、送服务”到百姓家活动,对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实行上门服务,缩短了文化行政审批项目许可时限。市文广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连续两年被市行政服务中心评为红旗窗口,工作人员被评为服务明星,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为100%。
改革内部管理 增强发展后劲
市文广局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2015年,在全省率先推进博物馆理事会改革试点,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22人组成黄冈市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议事决策作用,提升了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作为黄梅戏的重要发源地,为把黄梅戏真正请回“娘家”,市文广局不断推进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艺术生产机制,健全市场营销机制,搞活用人机制,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形成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各类人才有序流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湖北黄梅戏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市广文局还努力探索建立文体场馆现代管理运营机制,对黄梅戏大剧院实行“政府补贴、企业运营、业主监管、省院使用”的经营管理模式,委托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使黄梅戏大剧院加入国际朋友圈。黄梅戏大剧院开业运营一年多来,共演出100余场,其中惠民演出30多场,观众达8万人次,表演院团超过60家,有多家国际一流顶级院团。市民花几十元钱就能看到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这样的高雅演出,让黄冈市民的文化小康由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