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鄂东综合试验站、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和黄冈市农业技术促进中心在此联合举办棉花机械采收暨小麦机械播种观摩会,专家组现场进行田间测产。
在采棉机的轰鸣声中,专家组走进棉田,对机收现场进行认真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冈棉11号密度每亩3900株,单株成铃21.6个,平均铃重4 克,理论籽棉产量每亩286.4 公斤。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张献龙表示:“今年,夏季高温干旱对农作物影响较大,但冈棉11号依然结铃均匀,亩产超280公斤,说明它抗逆性强、耐高温干旱,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冈棉11号是我市自主培育的早熟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其产量、品质和抗性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为破解棉花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从2016年起,市农科院科研团队利用该品种,进行“麦棉轮作双直播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探索,效果明显。
市农科院棉花所所长李蔚介绍,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进行棉田周年麦棉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可将生育期缩短40天左右,每亩小麦和棉花(周年)可增收500元左右。
市农科院院长涂军明表示,下一步,将在黄梅、武穴、浠水等沿江棉区,加大“麦棉轮作双直播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我市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