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
近年来,黄冈市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 通过把优秀人才派下去、把创业人才招回来、 把乡土人才育出来,激励引导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三农,激活了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把优秀人才派下去,让乡村“活”起来
11月3日一大早,卢华平就奔赴基地,察看羊肚菌、大球盖菇的生长情况,为食用菌大面积示范推广作准备。
卢华平是黄冈市农科院食用菌团队的负责人。今年,在全市“千名人才服务基层行动”中,被派到团风县谷阳生态农业示范园担任市级科技创新特聘专员。
示范园董事长周洪学介绍,该园是一家集种植业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企业。随着疫情逐渐退去,园区休闲观光业务回暖,前来游玩的旅行团日益增多。为丰富园区种植类别,增加特色食材,他早就想引进新品种,但一直找不到方向。
卢华平的到来,让企业找到了定位。被选派到企业后,她根据园区条件和自身专业特长,推荐企业种植食用菌。5月份,园区开始试种竹荪。
在她的精心指导下,首次试种成功,亩产鲜菇550公斤以上,亩纯收益达1万元。示范园还利用竹荪开发出了新菜品菌菇汤,颇受游客喜爱,成为旅行团必点菜品。
尝到甜头后,示范园决定开发新的食用菌菜品。为此,卢华平团队计划将食用菌的种植种类增加到羊肚菌、大球盖菇、松茸等7个品种,并与示范园联合申报省重点项目“特色食用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菜品开发的集成与示范”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食用菌植用土壤压实装置”,帮助示范园成功申报黄冈市星创天地科研平台。
“科技特聘专员的到来,带来了技术、信息,为企业发展拓展了路径。”周洪学深有感触地说。有了科技特聘专员的技术支持,在示范园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植羊肚菌、竹荪等致富菇。
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启动了“千名人才服务基层行动”,向基层选派产业、教育、卫生、科技、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特聘专员3200多人。其中,选派1300余名乡村振兴特聘专员,到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助力乡村发展。
此外,还对接138名省派专家人才到县乡镇村、园区企业、家庭农场等,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示范等服务,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人才“沉”下去,乡村“活”起来。目前,各类人才共为乡村开展教育教学、医疗服务、文化创意、法律援助、科技示范等各类指导1639次,接力为乡村教育卫生文化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把在外人才招回来,让产业“兴”起来
“回来,既可以为家乡发展出力,带领乡亲致富,又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湖北茧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昊原在广州志高集团电商部任运营总监,在家乡领导多次诚邀下,选择回老家蕲春创业。
人才回归,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陈昊回村后,创办了湖北茧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周边村民发展蕲艾种植,并创办了电商平台。通过与周边的铁山村深度合作,建起千亩蕲艾基地车间。
如今,铁山村已建起蕲艾基地1000亩,升级产业路3公里,建成蕲艾加工、仓储用房间5000平方米,直接带动超过100人就业,为集体增收40万元,群众仅务工收入就有200万元。同时,公司以蕲艾为主题,延伸打造蕲艾文化产业园,发展壮大文旅产业。
近年来,为让更多在外的能人回到农村、扎根农村,我市打出“乡情牌”“乡愁牌”,以村为单元,建立人才信息库,广泛联系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工作及在外经商创业的黄冈籍人才,建立人才联络网,引导其回乡创业兴业。
听到家乡召唤,各类在外人才或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链接资源,或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
据统计,近3年,黄冈共招引3200余人回乡创业,签约回乡创业项目4400多个,实际完成投资1083亿余元;吸引1071名黄冈籍专家教授回乡开展项目合作464个,为家乡发展出力。
把乡土人才育出来,让人气“旺”起来
累计总销售额1.0047亿元,话题短视频总浏览量2.6亿人次,成功实现“双过亿”目标。这是11月5日,首届燕儿谷乡村振兴助农大直播大赛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助农大直播大赛中,“谷哥”(徐志新)团队销售额已达3001.2万元。除了“谷哥”,“鄂东老男孩”也交出了不错的答卷,20天的时间里,卖出老米酒1382单。
“鄂东老男孩”叫文刚,来自罗田县河铺镇,身高不足1米5的他,5年前开始触“网”,玩起直播。随着粉丝增加,开始为家乡板栗、老米酒、竹笋、茶叶等土特产代言,逐渐成为一名助农主播。
如今,“鄂东老男孩”已成为中国三农领域冉冉升起的带货明星,今日头条加抖音两大平台粉丝量达260万,一年为全国各地农产品直播带货数万单。
像文刚这样的乡土人才,在黄冈还有很多。这得益于黄冈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不断加大乡土人才培育。
近年来,黄冈各地掀起了培养乡土人才热潮。罗田大力培育电商直播人才,出台支持电商直播助农“黄金十条”,建起 15个特色助农直播基地,培育、吸引一大批直播人才。浠水县每年开展“新农人”专业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培育出全国种粮标兵黄金安。蕲春艾灸师、团风建筑工匠等人才品牌叫响全国……
随着各种乡土人才培育项目的实施,黄冈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已培育新农人、艾灸师、茶艺师、“能工巧匠”等各类乡土人才5万余人,越来越多人留在家乡,建设家乡,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