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一座种子“方舟”!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开工建设

2022-11-10 19:52  

11月10日上午,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在省农科院开工。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预计于2024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可保存容量30万份,贮藏寿命可达30—40年,届时,它将成为华中地区保存作物种质资源总量最多、品种最全、体系最完整、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国际一流”的种质资源中期库。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分为长期库、自动化中期库、自动化可调节库、亲本库等功能区,总投资约1.1亿元,总建筑面积7270平方米;配套田间设施试验及鉴定用地228亩,田间设施区建设耐旱鉴定设施、冷水池、资源繁种防护网等;购置种质库内设施设备、科研实验设施设备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种质资源库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堪称种子的“诺亚方舟”。多年来,省农科院积极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先后牵头组织了五次大规模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并于1978年建成我国最早投入使用的三个省级中期库之一,收集保存有100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近4万份,在资源数量和种类上均居全国各省前列,并为省内外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提供优异种质资源1.5万份次。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设计效果图

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项目先后写入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和《湖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列为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种业产业链”的重点工程。建设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对提升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破解种源“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保障农产品高质量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将立足湖北,辐射中部,为湖北及周边区域作物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需求打下坚实基础,并向着国家种质资源鉴定区域中心的建设目标全力冲刺。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表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正式开工建设,是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的一件大事,也是省农科院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要事。省农科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集中力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全国标杆库,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能力,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008/202211/c68de0af7ce019dac6c1350f579d6ab1.png